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测试题(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根据这则材料,你认为下列哪些班级管理方法是合理的?(  )[不定项选择题]

  • A.定位班级管理基调,抓准班级情感支点
  • B.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使班级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 C.对于犯错误学生的管理应该讲究方法
  • D.制定严厉的班级管理制度
2

记得刚毕业那一年,我接手的这个年级重新分班,一个叫小佳的孩子,异常调皮,分给谁都不要。安排到我们班时,我想:不就一个孩子吗,不信凭我的热情转化不了他。于是,我就接了下来。没想到这还不到一个月,这个小孩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欺负同学……在屡次叫到办公室谈话、说教失去效果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准备让他的父母教训他一顿。可到他家后意外地发现他在屋外打扫庭院,见到我,他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后。跑到屋里。在同他父母交谈时,我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因此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里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于是,我把要来告状的话收了回来。

回到班级后,我告诉学生们:“昨天老师到了小佳家里,今天,要表扬小佳同学两点:一是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二是能帮家里干活。希望同学们能向小佳同学学习,也希望小佳同学能让大家找到更多的优点。”随后,我又安排他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给予表扬。再往后,他在课堂上认真多了。有一天居然拿了一道题来请教我。一学年后,他已经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也升到了中等。根据以上内容,回答3~4题。

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些教育方法?(  )[不定项选择题]

  • A.谈话法
  • B.演示法
  • C.参观法
  • D.表扬与奖励法
3

从德育角度看,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这位老师的做法?(  )[不定项选择题]

  • A.在实际教育中应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 B.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
  • C.通过教育,抑制或消除学生落后的一面
  • D.加强思想教育
4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追问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了三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的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列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根据以上内容,回答1~2题。

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

  • A.因材施教原则
  • B.疏导原则
  • C.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20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

  •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 B.加速个体发展
  • C.具有延时价值
  •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21

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

  • A.发展方向
  • B.发展原则
  • C.发展结果
  • D.发展速度
  • E.发展阶段
22

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  )。

  • A.引起学习动机
  • B.领会知识
  • C.巩固知识
  • D.运用知识
  • E.检查知识
23

学牛申诉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以对学校和教师侵权行为进行维护(  )。

  • A.提起申诉的人必须不服处分或学校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 B.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
  • C.提出申诉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受理范围之内
  • D.在规定的期限内
  • E.以上说法都对
24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 A.制约教育的结构
  • B.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 C.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
  • D.决定教育的发展速度
25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有关。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 E.国家主义思潮
26

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  )。

  • A.钻研教材
  • B.了解学生
  • C.课外辅导
  • D.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27

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

  •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的观念
  •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 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 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
28

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

  • A.模仿性
  • B.意识性
  • C.规律性
  • D.社会性
  • E.复杂性
29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3

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34

教学管理的核心是(  )。

  • A.教学思想管理
  • B.常规管理
  • C.教学质量管理
  • 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
35

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孔子
  • B.荀子
  • C.孟子
  • D.墨子
36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

  • A.教育的领导权
  • B.受教育的权利
  • C.教育目的的性质
  • D.教育结构的变化
38

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不包括(  )。

  • A.班级环境布置
  •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 C.班级制度与规范
  •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39

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教育技巧。

  • A.教育理论
  • B.教育手段
  • C.教育思想
  • D.思想晶质
40

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 A.记忆知识
  • B.“发现”知识
  • C.积累知识
  • D.搜集知识
41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弗洛伊德
  • B.威尔逊
  • C.格塞尔
  • D.皮亚杰
43

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个别差异性
  • B.顺序性
  • C.不平衡性
  • D.互补性
44

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 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