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测试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材料中这位老师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不定项选择题]

  • A.班主任方方面面给安排妥当,学生当家做主的愿望不能实现,必然使他们的热情降低
  • B.班主任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少一些包办,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C.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少一些压制,多给学生一些民主
  • D.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少一些否定,多给学生一些肯定
3

这种教学模式有何弊端?(  )[不定项选择题]

  • A.重认知轻情感
  • B.重教书轻育人
  • C.重结论轻过程
  • D.易忽视学生的均衡发展
20

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是指(  )。

  •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 D.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21

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是(  )。

  • 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
  • B.对学生发展影响最全面
  • 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
  • D.对学校教育质量影响最大
  • E.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
22

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表现包括(  )。

  •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
  • B.教育的世俗化
  •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
  • D.教育的终身化
  • E.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3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24

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

  • A.提问方式
  • B.程序学习方式
  • C.小组学习方式
  • D.研究方式
  • E.讨论方式
25

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

  • A.《教师资格条例》
  • B.《教育法》
  • C.《宪法》
  • D.《教师法》
  •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26

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27

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  )。

  • A.设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与盈利之别
  • B.手段不同
  • C.与政府关系不同
  • D.产出不同
  • E.“生产”过程及内容不同
28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

  • A.科学性原则
  • B.民主性原则
  • C.自觉性原则
  • D.整体性原则
29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劳动方式个体性
30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 A.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 C.学校即社会
  •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 E.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
31

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

  • A.导入、详述和汇总
  • B.导入、分析和汇总
  • C.分析、详述和总结
  • D.分析、质疑和总结
32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 A.学校
  • B.教师
  • C.教育内容
  • D.学生
36

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 C.教育立法的规定
  •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38

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

  • A.原始社会
  • B.奴隶社会
  • C.资本主义社会
  • D.社会主义社会
40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 A.重要力量
  • B.主要力最
  • C.内部动力
  • D.外部动力
41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

  •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 B.社会环境的要求
  • C.教育要求的内化
  • 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
4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