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模拟测试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这位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下列哪些教学原则?(  )[不定项选择题]

  • A.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
  • B.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

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不定项选择题]

  • A.把劳动教育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使师生重视劳动教育
  • B.对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学校不得随意删减
  • C.劳动教育不应只限制于学校里,而应重视家庭的早期劳动教育
  • D.劳动教育还应该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来实现
20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 B.制约教育的结构
  • C.制约教育的内容
  •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21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

  • A.学生发展评定
  • B.管理水平评价
  •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 E.课程和教材评价
22

课程的具体表现包括(  )。

  • A.教科书
  • B.课程标准
  • C.各门学科
  • D.课外活动
  • E.教学计划
23

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  )。

  • A.客观性原则
  • B.计划性原则
  • C.随机性原则
  • D.指导性原则
  • E.发展性原则
24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  )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B.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25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 A.生理活动
  • B.精神活动
  • C.心理活动
  • D.社会实践活动
  • E.思维活动
26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 A.认识的间接性
  • B.认识的交往性
  • C.认识的目的性
  • D.认识的有效性
  • E.认识的教育性
27

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  )。

  • 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
  • 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 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科研方法
  • D.有权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 E.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28

关于当代儿童发展观,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况
  • 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 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 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 E.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
29

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

  •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 E.成熟决定了个体受教育的内容
30

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31

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

  • A.1957年
  • B.1982年
  • C.1986年
  • D.1990年
32

(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 A.生产力
  • B.政治制度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33

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 A.导向性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直观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4

伯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班级授课
  • B.设计教学法
  • C.道尔顿制
  • D.分组教学
35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36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许慎
  • D.朱熹
38

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 A.疏导原则
  • B.因材施教原则
  • C.导向性原则
  •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9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政治制度
  • B.生产关系
  • C.生产力
  • D.生活方式
41

(  )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 A.榜样示范法
  • B.说服教育法
  • C.情感陶冶法
  • D.锻炼法
43

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 A.美德是否可教
  • B.教学的教育性
  •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44

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校外活动
  • C.劳动
  • D.共青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