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学校文化
- 7
-
班集体
- 8
-
德育方法
- 9
-
人力资本
- 11
-
教师申诉制度
- 21
-
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 A.政治课教学
- B.班主任工作
- C.劳动
- D.共青团活动
- 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
- 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 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 D.采用导向式管理
- 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 A.兼爱
-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C.有教无类
- D.教学相长
- 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A.引起学习动机
- B.领会知识
- C.巩固知识
- D.运用知识
- E.检查知识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B.全面了解学生
- C.培养优良的班风
-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 A.1856年
- B.1860年
- C.1862年
- D.1866年
- E.1870年
- A.列宁
- B.加里宁
- C.苏霍姆林斯基
- D.陶行知
- A.陈述式
- B.列举式
- C.概括式
- D.二维图表式
- A.保罗?朗格朗
- B.杜威
- C.洛克
- D.卢梭
- A.后勤工作
- B.管理工作
- C.教学工作
- D.科研工作
- A.面向全体学生
- B.培养创新精神
-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A.认识
- B.设计
- C.设想
- D.安排
- 33
-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 A.内容改革
- B.方法改革
- C.课程改革
- D.途径改革
- 34
-
教育目的本质是( )。
- A.培养社会精英
- B.提高人口素质
- C.促进社会发展
-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A.顺序性
- B.阶段性
- C.互补性
- D.差异性
- A.导入、详述和汇总
- B.导入、分析和汇总
- C.分析、详述和总结
- D.分析、质疑和总结
- A.启发式教学
-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 C.因材施教
-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 A.备好课
- B.上好课
-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 D.课外辅导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 B.课外校外活动
- C.劳动
- D.共青团活动
- A.六艺
- B.八股文
- C.自然科学
- D.四书、五经
- 43
-
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 A.选择题型
- B.命题
- C.确定评分方法
- D.阅卷
- A.深入共感法
- B.系统脱敏法
- C.行为契约法
- D.模仿学习法
- A.组织教学
- B.讲授新教材
- C.巩固新教材
- D.检查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