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学校管理
- 9
-
教育民主化
- 11
-
班级目标管理
- 12
-
课程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 B.学校的培养目标
- C.学生的个性特征
-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 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 22
-
德育的构成包括( )。
- A.道德教育
- B.政治教育
- C.思想教育
- D.法治教育
- E.心理健康教育
-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 E.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 A.科学性原则
- B.民主性原则
- C.自觉性原则
- D.整体性原则
- A.前制度化教育
- B.义务教育
- C.普及教育
- D.制度化教育
- E.非制度化教育
- A.个体本位论
- B.社会本位论
- C.资本主义制度
- D.社会主义制度
- 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A.时限性
- B.具体性
- C.预测性
- D.实际性
- E.操作性
- A.班级环境布置
- 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 C.班级制度与规范
- D.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
- A.道德素质教育
- B.思想素质教育
- C.政治素质教育
- D.心理素质教育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劳动方式个体性
-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 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 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 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 A.智育等于教学
-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 A.洛克
- B.裴斯泰洛齐
- C.卢梭
- D.亚里士多德
- A.科技
- B.经济
- C.综合国力
- D.教育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 A.英国
- B.美国
- C.德国
- D.法国
- A.1957年
- B.1982年
- C.1986年
- D.1990年
- A.学校的产生
- B.学制的建立
- C.教育实体的出现
-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 A.教师申诉制度
- B.学生申诉制度
- C.学校事故
- D.法律救济
- A.教育理论
- B.教育手段
- C.教育思想
- D.思想品质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