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7

第 19 题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问题的知识是(  )

  • A.理性知识
  • B.陈述性知识
  • C.程序性知识
  • D.感性知识
30

第 18 题 假如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是(  )

  • 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他们完成作业
  •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 C.惩罚过分看电视的行为
  •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31

第 15 题 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  )

  • 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
  • B.师资力量制约
  • C.仪器设备制约
  • D.课程复杂性制约
33

第 16 题 在中学阶段,个体需要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这是指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  )

  • A.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
  • B.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
  •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 D.自我整合对绝望感阶段
34

第 12 题 桑代克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了(  )

  • A.尝试—错误学习
  • B.顿悟说
  • C.认知地图
  • D.操作性条件反应
36

第 11 题 以下哪些行为不属于学生的问题行为(  )

  • A.攻击他人
  • B.成绩不好
  • C.孤僻退缩
  • D.焦虑抑郁
42

第 6 题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班杜拉
  • B.斯金纳
  • C.桑代克
  • D.阿特金森
46

第 2 题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泛灵论”存在于儿童发展哪个阶段(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