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2年10月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B级》真题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有   【   】   

  • A.双轨制   
  • B.单轨制   
  • C.分支型学制   
  • D.交叉型学制   
  • E.三轨制
14

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包括   【   】   

  • A.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 B.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 C.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 D.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 E.人的需要
16

教育策略的特征包括   【   】 

  • A.指向性   
  • B.调控性   
  • C.整体综合性
  • D.灵活性   
  • E.层次性
17

教师的教育研究是   【 】 

  • A.解释教育的研究   
  • B.改进教育的研究 
  • C.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   
  • D.为了教育的研究 
  • E.关于教育的研究
18

19世纪末以来形成的主要教育学派别包括   【   】   

  • A.实验教育学   
  • B.文化教育学   
  • C.实用主义教育学   
  •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E.批判教育学
19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包括   【   】 

  • A.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 B.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 C.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 D.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20

终身教育观念和理论的要点包括   【   】 

  • A.学习的主体是教师 
  • B.学习的主体是个人、小组 
  • C.学习的主体是课程 
  • D.广泛采用指导性教育方法
21

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   

  • A.壬寅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子·癸丑学制   
  • D.壬戌学制
22

学校的人际关系属于   【   】   

  • A.制度性隐性课程   
  • B.心理性隐性课程   
  • C.观念性隐性课程   
  • D.物质性隐性课程
23

教师的最基本形象是   【   】 

  • A.人格形象   
  • B.文化形象 
  • C.道德形象   
  • D.园丁形象
24

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可分为   【   】 

  • A.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C.相对评价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D.绝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和形成性评价
25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   【   】   

  • A.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 
  • B.昆体良的儿童早期训练思想   
  • C.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   
  • D.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26

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   】 

  • A.圣路易编制法   
  • B.道尔顿制 
  • C.巴达维亚法   
  • D.活动课时制
2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常用方法的是   【   】 

  • A.整体印象评价法   
  • B.操行评定评价法 
  • C.问卷法   
  • D.操行计量评定法
29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   

  • A.现代教育与现代政治的结合   
  • B.现代教育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 C.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
  • D.现代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 A.教育阶级性的弱化 
  • B.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 C.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 D.教育的国际化非常明显
30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   】 

  • A.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 B.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 C.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 D.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31

农业社会教育的特征包括   【   】 

  • A.教育阶级性的弱化 
  • B.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 C.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 D.教育的国际化非常明显
32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   】 

  • A.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 B.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 C.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 D.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 A.孟禄   
  • B.利托尔诺 
  • C.沛西·能   
  • D.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