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专家命题预测(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感恩教育是当代社会热点,对于感恩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感恩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尊重他人 
  • B.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 
  • C.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就是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 D.学会感恩首先应学会知恩 
2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 ) 

  • A.复杂性 
  • B.长期性 
  • C.多样性 
  • D.创造性 
4

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 A.学校教育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 B.学校教育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 
  • 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 D.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

案例中第二个教师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6

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案例中第一个老师没有尊重学生 
  • B.案例中第二个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 C.案例中两个老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 D.案例中两个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7

你如何理解“差生”?( ) 

  • A.学习成绩不好 
  • B.学习习惯不好 
  • C.品德不良 
  • D.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29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 A.遗传素质 
  • B.环境 
  • C.学校教育 
  • D.社会活动 
  • E.生产劳动 
30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 A.生理活动 
  • B.精神活动 
  • C.心理活动 
  • D.社会实践活动 
  • E.思维活动 
31

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 )。 

  • A.前学校 
  • B.前社会教育机构 
  • C.学校 
  • D.社会教育机构 
  • E.高等学校 
32

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有( )。 

  • A.教育终身化 
  • B.教育全民化 
  • C.教育民主化 
  • D.教育多元化 
  • E.教育阶段化 
33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德育内容 
  • D.德育原则 
  • E.德育方法 
34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有关。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 E.国家主义思潮 
35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 A.教学目标 
  • B.教学计划 
  • C.教学大纲 
  • D.教科书 
  • E.教学方法 
36

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主要有( )。 

  • A.对学生的研究 
  • B.对社会的研究 
  • C.对教师的研究 
  • D.对学校的研究 
  • E.对学科的研究 
37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 B.因材施教 
  • C.学生机会均等 
  • D.责任明确 
  • E.分层管理 
38

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 )。 

  • A.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
  • B.研究学生集体的传统 
  • C.研究学生个体的需要 
  • D.研究学生的成长环境 
  • E.研究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39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做到( )。 

  • A.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 B.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 C.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 D.加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 
  • E.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40

少年期所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是( )。 

  • A.身心状态的剧变 
  • B.内心世界的发现 
  • C.自我意识的觉醒 
  • D.独立精神的加强 
  • E.身心逐步走向成熟 
41

运用说服时要注意的要求有( )。 

  • A.明确目的性 
  •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 C.注意时机 
  • D.以诚待人 
  • E.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42

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 B.一定的组织结构 
  •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 D.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 E.集体成员间平等的、心理相容的氛围 
43

泰勒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4

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的策略有( )。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 E.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45

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 A.教学目的 
  • B.课的具体任务 
  • C.学科特点 
  • D.教学内容 
  • E.学生特点 
46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 )。 

  • A.环境文化 
  • B.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 C.规章制度 
  • D.角色规范 
  • E.价值成分 
47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 

  • A.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 
  •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 C.是否确立重点中学 
  • D.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 E.师生如何交往 
48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 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49

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 B.奋斗目标明确 
  • C.规章制度严格 
  • D.组织纪律严明 
  • E.集体舆论正确 
50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 A.凯洛夫 
  • B.加里宁 
  • C.赞科夫 
  • D.马卡连柯 
51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 B.生产领域的应用 
  • C.学校教育 
  • D.市场推广 
52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 )的统一体。 

  • A.社会文化 
  • B.精神文化 
  • C.人文文化 
  • D.地方文化 
53

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 A.德育 
  • B.智育 
  • C.体育 
  • D.美育 
54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学校的物质文化 
  •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55

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 A.示范教育法 
  • 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 
  • C.多表扬,少批评 
  • 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56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 

  • A.学生 
  • B.班级 
  • C.知识 
  • D.课程 
57

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 B.劳动 
  • C.共青团活动 
  • D.班主任工作 
58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教育无目的论 
  •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59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0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是( )。 

  • A.班级 
  • B.学校 
  • C.家庭 
  • D.社区 
61

学校文化是一种( )文化。 

  • A.制度 
  • B.物质 
  • C.精神 
  • D.组织 
62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 ( )。 

  • A.常规管理 
  • B.平行管理 
  • C.民主管理 
  • D.目标管理 
63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杜威 
  • D.布鲁纳 
64

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 )教育延伸。 

  • A.初等 
  • B.中等 
  • C.高等 
  • D.成人 
65

( )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 A.课外活动 
  • B.教学活动 
  • C.实践活动 
  • D.团队活动 
66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在( )时期能够实现。 

  • A.封建社会 
  • B.资本主义社会 
  • C.社会主义社会 
  • D.共产主义社会 
67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 )为中心的管理。 

  • A.上级管理 
  • B.自我管理 
  • C.平行管理 
  • D.民主管理 
68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 

  • A.认识的直接性
  • B.学生的主体性 
  • C.教学的教育性 
  • D.活动的开放性 
69

在教学的要求、内容上的“一刀切”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不平衡性 
  • B.顺序性 
  • C.阶段性 
  • D.个别差异性 
70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D.斯宾塞的《教育论》 
71

《学记》强调“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 A.循序渐进 
  • B.因材施教 
  • C.启发性 
  • D.巩固性 
72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 

  • A.文法学校 
  • B.琴弦学校 
  • C.文士学校 
  • D.骑士学校 
73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 )。 

  • A.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74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 A.现实性 
  • B.潜在性 
  • C.可塑性 
  • D.普遍性 
75

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因素 
  • B.社会环境 
  • C.教育活动 
  • D.自然环境 
77

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是( )。 

  • A.隐私权 
  • B.名誉权 
  • C.人身权 
  • D.教育权 
78

每年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始于( )。 

  • A.1985年 
  • B.1989年 
  • C.1993年 
  • D.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