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个体社会化
- 9
-
教育问题
- 10
-
教学设计
- 11
-
课程
- 12
-
道德意志
- 13
-
学习的类型主要包括( )
- A.知识的学习
- B.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 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
- D.道德品质的学习
- E.行为习惯的学习
- A.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 B.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 C.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 D.学习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 E.坚持讨论式学习
- 15
-
教师智能结构包括( )
- A.教师的知识结构
- B.教师的能力结构
- C.教师的职业态度
- D.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情感品质
- E.教师积极的自我意识
- A.了解学生的需要
- B.建立教室常规
- C.建立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
- D.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 E.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 A.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 D.教育无目的论
- A.接纳感受
- B.善于发问
- C.鼓励
- D.赞赏
- E.接纳意见
- A.教师的“教员”角色
- B.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 C.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
- D.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 A.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
- B.生理知识和性知识的教育
- C.有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的竞赛活动
- D.有利于相互理解的教育环境和关系的创设
- A.循序渐进
- B.因材施教
- C.理论联系实际
- D.启发性
- A.独特的创造性
- B.科学性和艺术性
- C.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 D.极强的功利性
- A.示范性
- B.复杂性
- C.创造性
- D.长效性
- A.政治
- B.劳动
- C.语言
- D.经济
- A.言行一致
- B.衣着整洁
- C.举止端庄
- D.谈吐文雅
- A.人的动物性本能
- B.人无意识的模仿
- C.生产劳动
- D.动物竞争的本能
- A.10~12岁
- B.12~15岁
- C.15~17岁
- D.14~16岁
- A.对立型
- B.依赖型
- C.自由放任型
- D.民主型
- 29
-
我国的教师节是( )
- A.6月1日
- B.10月10日
- C.9月1日
- D.9月10日
- A.学生从属于于教师
- B.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 C.教师是服务员,学生才是教学进程的主宰
- D.学生有学习的权利,也有不学习的权利
- A.卢梭
- B.裴斯泰洛齐
- C.亚里士多德
- D.洛克
- A.柯尔伯格
- B.麦克费尔
- C.皮亚杰
- D.班杜拉
- A.理解学生
- B.责罚学生
- C.纵容学生
- D.宽待学生
- A.练习法
- B.发现法
- C.实验实习法
- D.参观法
- A.防卫型气氛
- B.消极的气氛
- C.抵制型气氛
- D.支持型气氛
- A.合科课程
- B.学科课程
- C.核心课程
- D.活动课程
- A.广域课程
- B.核心课程
- C.相关课程
- D.融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