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A级》命题预测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3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

  • A.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 B.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 C.教师的工作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 D.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 E.教师要提倡因材施教和课外教育
14

根据隐性课程存在的广域性特征,我们可以将隐性课程分为如下类型(  )

  • A.物质一空间类
  • B.意识形态类
  • C.生产生活类
  • D.文化一心理类
  • E.组织制度类
15

教育影响可分解为(  )

  • A.教育制度
  • B.教育媒体
  • C.教育内容
  • D.教育手段
  • E.教育目的
16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包括(  )

  • A.教材的深度和结构
  • B.学科顺序
  • C.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 D.课时分配
  • E.教材的内容和范围
17

教育影响可分解为下列哪几种成分?(  )

  • A.教育手段
  • B.教育环境
  • C.教育内容
  • D.教育媒体
  • E.教育活动方式方法
22

教师的能力结构除了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外,还有(  )

  • A.操纵学生的能力
  • B.教育过程的控制能力
  • C.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
  • D.驾驭教材的能力
24

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该成为(  )

  • A.熟练型教师
  • B.科研型教师
  • C.奉献型教师
  • D.勤奋型教师
25

活动课程的主要倡导者是(  )

  • A.杜威、克伯屈
  • B.杜威、杰克森
  • C.克伯屈、杰克森
  • D.克伯屈、夸美纽斯
27

初中阶段,一般称为(  )

  • A.学龄前期
  • B.学龄初期
  • C.学龄中期
  • D.学龄晚期
28

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

  • A.教学内容
  • B.教学对象
  • C.教学目标。
  • D.预期效果
29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顺序性
  • B.个别差异性
  • C.阶段性
  • D.不平衡性
30

科学中一个以空间形式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的概念是(  )

  • A.社会文化
  • B.社区文化
  • C.学校文化
  • D.社区
3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学大纲结构的是(  )

  • A.说明部分
  • B.其他
  • C.教学计划
  • D.本文部分
32

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  )

  • A.客体
  • B.既是主体,也是客体
  • C.主体
  • D.从属者
33

青少年品德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

  • A.慎独
  • B.立志
  • C.自我批评
  • D.学习
34

第二课堂是指(  )

  • A.室内课堂教学形式
  • B.体育课
  • C.实验室
  • D.课外教学形式
35

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是(  )

  • A.教学目标
  • B.教学组织形式
  • C.教学原则
  • D.教学方法
36

我们一般将语文、数学和外语统称为(  )

  • A.工具类学科
  • B.知识类学科
  • C.技艺类学科
  • D.社会性学科
37

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 A.召开家长会
  • B.传递书信
  • C.打电话
  • D.给家长寄送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