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最后突破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从德育角度看,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改进这位老师的做法?( ) [不定项选择题]

  • A.在实际教育中应因势利导,长善救失
  • B.运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
  • C.通过教育,抑制或消除学生落后的一面
  • D.加强思想教育
5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追问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了三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的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列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 [不定项选择题]

  • A.因材施教原则
  • B.疏导原则
  • C.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20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有关。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 E.国家主义思潮
21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 A.认识的间接性
  • B.认识的交往性
  • C.认识的目的性
  • D.认识的有效性
  • E.认识的教育性
22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有( )。

  • A.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 B.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 C.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 D.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3

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E.循序渐进原则
24

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 C.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 D.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E.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25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

  • A.个别教学制
  • B.班级授课制
  • C.分组教学
  • D.道尔顿制
  • E.设计教学法
26

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 A.政治课教学
  • B.班主任工作
  • C.劳动
  • D.共青团活动
  • 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27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

  •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 D.具有灵活性
  •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28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 A.生理活动
  • B.精神活动
  • C.心理活动
  • D.社会实践活动
  • E.思维活动
29

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价值成分
  • D.理想成分
  • E.理性成分
3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32

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 A.教育目的
  • B.课程
  • C.教育评价
  • D.教学
33

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 )。

  • 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
  • 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
  • C.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
  • 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
37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教育措施
  • D.教育内容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39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 A.政治需要
  • B.科技进步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产业革命
40

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

  • A.管理学生权
  • B.科研学术活动权
  • C.民主管理权
  • D.教育教学权
42

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

  • A.复式教学可以在同一年级内进行
  •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
  • C.复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作业同时进行
  •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43

学生的需要是教育过程的( )。

  • A.结果
  • B.环节
  • C.目标
  • D.出发点
46

“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 )提出来的。

  • A.赫尔巴特
  • B.巴班斯基
  • C.布鲁纳
  • D.赞可夫
48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49

“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 A.专业意识
  • B.专业态度
  • C.专业技能
  • D.专业品质
51

( )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

  • A.示范者
  • B.管理者
  • C.研究者
  • D.法人
52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 A.后勤工作
  • B.管理工作
  • C.教学工作
  • D.科研工作
54

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

  • A.教师职业的出现
  •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 C.教育立法的规定
  •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