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临考押密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案例,你认为教师应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  )

  • A.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 B.表扬学生的问题意识
  • C.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
  • D.对指出问题的学生打击报复
2

作为一名教师,其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 A.热爱教育工作
  • B.热爱学生
  • C.专业素养
  • D.心理素养
3

教师威信的核心是(  )。

  • A.权力威信
  • B.信服威信
  • C.职业威信
  • D.能力威信
6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包括(  )。

  • A.自主学习
  • B.探究学习
  • C.合作学习
  • D.发展学习
29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有(  )。

  • A.凯兴斯坦纳
  • B.卢梭
  • C.福禄贝尔
  • D.小原国芳
  • E.裴斯泰洛齐
30

“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A.弗洛伊德
  • B.华生
  • C.孟子
  • D.荀子
  • E.洛克
31

学校物质文化的两种形式是(  )。

  • A.制度文化
  • B.活动文化
  • C.学校环境文化
  • D.设施文化
  • E.形态和体系文化
32

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

  • A.《教师资格条例》
  • B.《教育法》
  • C.《宪法》
  • D.《教师法》
  •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33

下列属于教师中心论的代表是(  )。

  • A.赫尔巴特
  • B.卢梭
  • C.杜威
  • D.凯洛夫
  • E.华生
34

下列关于《学记》的教育思想描述正确的是(  )。

  • A.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B.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 C.主张启发式教学
  • D.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
  • E.提倡“有教无类”
35

教师的职业角色有(  )。

  • A.传道者角色
  • B.示范者角色
  • C.家长角色
  • D.管理者角色
  • E.研究者角色
36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

  • A.遗传素质
  • B.环境
  • C.学校教育
  • D.社会活动
  • E.生产劳动
37

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  )。

  • A.整体性原则
  • B.可操作性原则
  • C.迁移性原则
  • D.合理性原则
  • E.生理适宜原则
38

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有(  )。

  •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 B.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 C.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 D.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 E.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
39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 B.稳定性和可变性
  • C.发展的不均衡性
  • D.个别差异性
  • E.固定性
40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

  • A.招聘
  • B.续聘
  • C.解聘
  • D.不聘
  • E.辞聘
41

考试主要包括(  )。

  • A.命题
  • B.区分
  • C.监考
  • D.阅卷
  • E.批改
42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  )。

  •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 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 C.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D.发扬教学民主
  • E.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3

学校文化由(  )构成。

  • A.观念文化
  • B.物质文化
  • C.设施文化
  • D.环境文化
  • E.规范文化
44

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  )。

  • A.主观法
  • B.客观法
  • C.实验法
  • D.经验法
  • E.活动分析法
45

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注意(  )。

  • A.准备好问题
  • 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 C.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 D.善于启发诱导
  • 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
46

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

  •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
  • 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 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47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  )。

  • A.必要的规章制度
  • B.正确的班级舆论
  • C.共同的生活准则
  • D.优良的班级传统
  • E.一定的活动节律
48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 A.上课
  • B.读书和作业
  • C.活动和交往
  • D.谈话和讨论
50

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  )三个层次。

  • A.僧院学校
  • B.宫廷学校
  • C.大主教学校
  • D.职官学校
  • E.教区学校
51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 A.教育任务
  • B.教育目的
  • C.教育内容
  • D.教育规律
53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

  •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 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54

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

  • A.校长办公室
  • B.教务处
  • C.总务处
  • D.教育工会
55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

  • A.相互衔接
  • B.循序渐进
  • C.长善救失
  • D.教学相长
57

能对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发生影响的因素是(  )。

  • A.科学技术
  • B.政治经济制度
  • C.生产力
  • D.文化
59

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 A.物质文化
  • B.制度文化
  • C.教师文化
  • D.学生文化
60

文艺复兴后主张恢复古希腊重视美育的传统的学派是(  )。

  • A.行为主义
  • B.科学主义
  • C.经验主义
  • D.人文主义
61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 A.主要部分
  • B.基本部分
  • C.主要途径
  • D.基本阶段
62

(  )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63

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的是(  )。

  • A.课外活动
  • B.公益活动
  • C.团队活动
  • D.教学
64

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  )。

  • A.原始社会末期
  • B.奴隶社会初期
  • C.封建社会初期
  •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65

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是(  )。

  • A.德育规律
  • B.德育原则
  • C.德育内容
  • D.德育方法
66

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  )。

  • A.现实性
  • B.潜在性
  • C.可塑性
  • D.普遍性
70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  )。

  • A.根本目的
  • B.主要任务
  • C.基本任务
  • D.辅助目的
72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技能型课程
76

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 A.生产力
  • B.文化
  • C.政治经济制度
  • D.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