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临考押密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结合案例,对于放任式的班主任领导方式,下列哪项与之最切合?(  )

  • A.整碗倒掉
  • B.把稻子挑出来扔掉
  • C.把稻子挑出揉成米
  • D.就这样
2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包括(  )。

  • A.权威式
  • B.民主式
  • C.放任式
  • D.溺爱式
3

我国现代学生观包括(  )。

  • A.学生是独立的人
  • B.学生是发展的人
  • C.学生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 D.学生是责权主体
5

在案例中,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

  • A.讲授法
  • B.练习法
  • C.讨论法
  • D.演示法
6

在我国,运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班级授课制
  • B.分组教学
  • C.现场教学
  • D.复式教学
7

该案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哪些基本规律?(  )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 B.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统一
  •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28

“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的特点是(  )。

  •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
  • 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 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
  • 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
  • E.课程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30

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

  • A.委员会制
  • B.直线式
  • C.参谋制
  • D.职能式
  • E.直线职能式
31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将课程分为(  )。

  • A.学科中心课程
  • B.学生中心课程
  • C.教师中心课程
  • D.社会中心课程
  • E.学校中心课程
32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将课程分为(  )。

  • A.国家课程
  • B.学科课程
  • C.地方课程
  • D.研究型课程
  • E.学校课程
33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

  •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 B.制约教育的结构
  • C.制约教育的内容
  •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34

学生文化的特征有(  )。

  • A.过渡性
  • B.非正式性
  • C.整合性
  • D.多样性
  • E.互补性
35

少年期所表现出的总体性阶段特征是(  )。

  • A.身心状态的剧变
  • B.内心世界的发现
  • C.自我意识的觉醒
  • D.独立精神的加强
  • E.身心逐步走向成熟
3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义务教育在中国得到全面普及
  • B.终身教育主要指成人教育
  • C.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益结合
  • D.学校教育随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 E.现代学制改革重在缩短义务教育年限
37

以下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 A.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 B.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
  • C.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 D.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外在条件
  • E.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38

说服的方法包括(  )。

  • A.讲解
  • B.谈话
  • C.报告
  • D.讨论
  • E.参观
39

中小学教师培训应坚持哪些原则?(  )

  • A.因地制宜
  • B.分类指导
  • C.按需施教
  • D.理论为主
  • E.学用结合
40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

  • A.废科举、兴学校
  • B.《钦定学堂章程》颁布
  • C.《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 D.壬戌学制颁布
  • E.六三三制的实行
4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的是(  )。

  • A.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
  • B.以学科教学为中心
  • C.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 D.以促进儿童的兴趣发展为目标
  • E.重视儿童的心理结构
42

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  )。

  • A.讲授课
  • B.演示课
  • C.练习课
  • D.实验课
  • E.复习课
43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  )。

  • A.顺序性与阶段性
  • B.特殊认识过程
  • C.发展不均衡性
  • D.个别差异性
  • E.民主平等
44

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 A.发展方向
  • B.发展阶段
  • C.发展结果
  • D.发展进程
  • E.发展规律
45

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  )。

  • A.客观性原则
  • B.发展性原则
  • C.计划性原则
  • D.经常性原则
  • E.指导性原则
46

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 B.奋斗目标明确
  • C.规章制度严格
  • D.组织纪律严明
  • E.集体舆论正确
47

我国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  )。

  • 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
  • B.有道德,有纪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 C.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全面熟练履行职务职责
  • D.有合格的学历学位及规定的工作年限要求
  • E.身体健康
48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的活动。

  • A.发展智力
  • B.发展体力
  • C.陶冶品德
  • D.陶冶美感
  • 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51

学校文化的缩影是(  )。

  • A.班级文化
  • B.领导文化
  • C.活动文化
  • D.校园文化
52

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 B.劳动
  • C.共青团活动
  • D.班主任工作
53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 A.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 B.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 C.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55

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说明了(  )。

  • A.遗传的重要性
  •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D.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57

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

  • A.社会本位论
  • B.个人本位论
  • C.宗教本位论
  • D.文化本位论
58

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 A.教学计划
  • B.教学大纲
  • C.教学目标
  • D.课程目标
63

教学过程的主体是(  )。

  • A.教师
  • B.学生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
67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 A.有利于教育原则
  • B.目标一致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有利于身心发展原则
69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 A.巩固知识
  • B.领会知识
  • C.运用知识
  • D.检查知识
71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是(  )。

  • A.部分与整体
  • B.后者包括前者
  • C.整体与部分
  • D.前者包括后者
72

对教育结构的变化具有制约作用的是(  )。

  • A.专业结构
  • B.学科结构
  • C.科技结构
  • D.生产力水平
73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74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 A.德育意义
  • B.德育内容
  • C.德育目标
  • D.德育任务
7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式群体的是(  )。

  • A.班级学生群体
  • B.班级共青团
  • C.学科小组
  • D.老同学
77

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的是(  )。

  • A.突出道德争端
  • 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
  • C.澄清与总结
  • D.使情境复杂化
78

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 A.为谁教
  • B.怎样教
  • C.教什么
  • D.教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