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深度预测卷(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新课程下,高中是以(  )课程为主。

  • A.综合
  • B.综合与分科相结合
  • C.分科
  • D.应用
2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在于(  )。

  • A.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
  • B.课程标准强调“以学为本”
  • C.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
  • D.教学大纲强调“弹性空间”
7

张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权利。

  • A.人格尊严权
  • B.肖像权
  • C.身心健康权
  • D.隐私权
29

重视科研对教师的影响有(  )。

  • A.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倾注自己的感情
  • B.有助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入分析
  • C.促使教师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 D.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 E.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30

学校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表现在(  )。

  • A.竞技功能
  • B.健体功能
  • C.防卫功能
  • D.教育功能
  • E.娱乐功能
31

学校美育的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 A.艺术美育
  • B.自然美育
  • C.社会美育
  • D.教育美育
  • E.形态美育
32

下述不属于教学工作中心环节的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布置批改作业
  • D.成绩考评
  • E.组织交流活动
33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  )。

  • A.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
  • B.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与基本自由权利
  • C.强调受教育者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 D.完全排斥或否定教育的社会目的
  • E.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造就个人
34

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  )。

  • A.教师的权威
  • 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 C.经济地位
  • D.政治地位
  • E.文化地位
35

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

  •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 B.同伴群体的影响
  • C.师生的交互作用
  • 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 E.社区影响
36

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技能型课程
  • D.知识型课程
  • E.研究型课程
37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  )。

  • A.独裁的
  • B.民主的
  • C.权威的
  • D.放任的
  • E.自由散漫的
38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德育内容
  • D.德育原则
  • E.德育方法
39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

  •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 D.具有灵活性
  •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40

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

  •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 B.知识广博
  •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 D.富有个性
  • E.改善实践
41

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  )。

  • A.严格要求
  • B.培养舆论
  • C.耐心引导
  • D.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 E.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42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

  • A.备课
  • B.上课
  •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 D.课外辅导
  • E.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43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  )。

  • 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B.教学研究计划
  • C.课题计划
  • D.教具制作计划
  • E.课时计划
44

一般来说,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

  • A.组织教学
  • B.检查复习
  • C.讲授新教材
  • D.巩固新教材
  • E.布置课外作业
45

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 B.一定的组织结构
  • C.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 D.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 E.集体成员间平等的、心理相容的氛围
46

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巩固性原则
  • D.循序渐进原则
  •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7

高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 A.发展性
  • B.时代性
  • C.基础性
  • D.选择性
  • E.自主性
48

下列各项属于个别差异性的是(  )。

  • A.性别差异
  • B.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 C.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 D.儿童与青年的差异
  •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50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

  • A.洋务运动的推行
  • B.废科举,兴学校
  •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 D.北洋大学的创建
52

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  )。

  • A.校长
  • B.教导主任
  • C.政教主任
  • D.班主任
54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 A.外铄论
  • B.内发论
  • C.遗传决定论
  •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5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  )。

  • A.教育性质
  • B.教育任务
  • C.教育规律
  • D.教育内容
56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

  • A.课程是知识
  • B.课程是经验
  • C.课程是活动
  • D.课程是项目
57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 B.创新能力的培养
  • C.想象能力的培养
  • D.实践能力的培养
59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60

(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 A.教育目的
  • B.教育任务
  • C.教育内容
  • D.教育规律
62

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

  • A.命题
  • B.监考
  • C.阅卷
  • D.公布答案
6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

  • A.教育实验的热潮
  • B.教育改革的实践
  • C.素质教育运动
  •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64

(  )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科学技术
  • C.生产力
  • D.文化发展
65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
  •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D.斯宾塞的《教育论》
70

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 A.自然化
  • B.现实化
  • C.社会化
  • D.自由化
72

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  )。

  • A.人格平等
  • B.主导地位
  • C.自主发展
  • D.自由发展
73

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20世纪(  )。

  • A.50年代以后
  • B.60年代以后
  • C.70年代以后
  • D.80年代以后
74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  )划分课的种类。

  • A.教学规律
  • B.教学内容
  • C.教学原则
  • D.教学任务
75

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

  • A.课程任务
  • B.课程制定者
  • C.课程设置的要求
  • D.课程管理层次
78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 A.哲学观念
  • B.人性假设
  • C.理想人格
  •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