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下半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深度预测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根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班主任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 B.班主任应营造民主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
  • C.班主任工作应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 D.班主任有权批评教育学生,对于情形恶劣的可以劝退
2

对于像曹某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怎样进行教育?(  )

  • A.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情况
  • B.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 C.进行赏识教育
  • D.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教育
3

下列有关刘老师的做法叙述错误的是(  )。

  • A.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
  • B.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 C.违反了《教育法》的相关规定
  • D.体现了家庭和学校相互协调的原则
4

结合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案例中第一个老师没有尊重学生
  • B.案例中第二个老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 C.案例中两个老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 D.案例中两个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6

你如何理解“差生”?(  )

  • A.学习成绩不好
  • B.学习习惯不好
  • C.品德不良
  • D.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7

案例中第二个教师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可接受性原则
  •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28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

  •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 D.具有灵活性
  •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30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从历史背景看,主要与(  )有关。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B.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 C.近代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 E.国家主义思潮
31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

  • A.习惯的养成
  • B.学习辅导
  • C.生活辅导
  • D.择业指导
  • E.卫生引导
32

一般地讲,评价教师一堂课优秀与否的标准有(  )。

  • A.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 B.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 C.教学方法的适当性
  • D.教学过程是否紧凑
  • E.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33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

  • A.层次性
  • B.综合性
  • C.可操作性
  • D.灵活性
  • E.计划性
34

从课程功能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 A.工具性课程
  • B.知识性课程
  • C.学科中心课程
  • D.技能性课程
  • E.实践性课程
35

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价值成分
  • D.理想成分
  • E.制度成分
36

培养良好的学生集体的策略有(  )。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 E.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37

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  )。

  •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 B.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 C.制定者的哲学理念和理想人格
  •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38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有(  )。

  •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B.发扬教学民主
  • C.启发学习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D.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E.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9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方面。

  • A.认识的间接性
  • B.认识的交往性
  • C.认识的目的性
  • D.认识的有效性
  • E.认识的教育性
40

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有(  )。

  • A.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
  • B.确立共同的集体教育目标
  • C.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
  • D.营造健康的集体舆论
  • E.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41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 A.时限性
  • B.具体性
  • C.预测性
  • D.操作性
  • E.现实性
42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  )。

  • A.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思想家或教育家们的特殊关注
  • B.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 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 E.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43

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  )。

  • A.发展方向
  • B.发展原则
  • C.发展结果
  • D.发展速度
  • E.发展阶段
44

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  )。

  • 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 B.因材施教
  • C.学生机会均等
  • D.责任明确
  • E.分层管理
45

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是(  )。

  • A.环境文化
  • B.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 C.规章制度
  • D.角色规范
  • E.价值成分
46

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 D.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 E.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47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  )。

  • A.生理活动
  • B.精神活动
  • C.心理活动
  • D.社会实践活动
  • E.思维活动
48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

  • A.阶级性
  • B.道统性
  • C.专制性
  • D.多样性
  • E.刻板性
49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  )中。

  • A.《学记》
  • B.《大学》
  • C.《论语》
  • D.《中庸》
51

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 A.成熟
  • B.环境
  • C.遗传素质
  • D.教育
53

在集体发展的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  )。

  • 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55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 A.现实性
  • B.必然性
  • C.方向性
  • D.可能性
61

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 A.《论语》
  • B.《学记》
  • C.《礼记》
  • D.《论演说家的教育》
62

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 A.人文主义教育学
  • B.存在主义教育学
  • C.实用主义教育学
  • D.要素主义教育学
63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

  • A.聪明的头脑
  • B.健康的体魄
  • C.高尚的道德
  • D.创新精神
64

德育应坚持疏导为主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在方法上应采取(  )。

  • A.示范教育法
  • B.说服教育与适当体罚相结合
  • C.多表扬,少批评
  • D.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65

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著作是(  )。

  • A.《爱弥尔》
  • B.《大教学论》
  • C.《普通教育学》
  • D.《学记》
66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的争论。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 B.知识与能力
  • C.分科与综合
  • D.知识与思想
67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生产力
  • C.科学技术
  • D.文化
69

(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 A.课外辅导
  • B.布置作业
  • C.检查作业
  • D.课后练习
72

道家主张教育要(  )。

  • A.“有教无类”
  • B.“非攻”
  •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 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73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  )。

  • A.文法学校
  • B.琴弦学校
  • C.文士学校
  • D.骑士学校
74

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是(  )。

  • A.德育意义
  • B.德育目标
  • C.德育内容
  • D.德育规律
75

“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

  • A.专业意识
  • B.专业态度
  • C.专业技能
  • D.专业品质
76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斯宾塞
  • D.洛克
78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 A.科学知识
  • B.信息技术
  • C.文化发展
  • D.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