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1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

  •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 D.具有灵活性
  •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33

“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的特点是(  )。

  •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
  • 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 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
  • 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
  • E.课程外在于学习者,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34

以下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 A.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 B.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
  • C.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 D.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外在条件
  • E.环境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35

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

  • A.教学目标
  • B.教学计划
  • C.教学大纲
  • D.教科书
  • E.教学方法
36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  )。

  • 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 B.教学研究计划
  • C.课题计划
  • D.教具制作计划
  • E.课时计划
38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

  • A.废科举、兴学校
  • B.《钦定学堂章程》颁布
  • C.《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 D.壬戌学制颁布
  • E.六三三制的实行
39

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

  • A.提问方式
  • B.程序学习方式
  • C.小组学习方式
  • D.研究方式
  • E.讨论方式
40

运用说服时要注意的要求有(  )。

  • A.明确目的性
  •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 C.注意时机
  • D.以诚待人
  • E.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41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

  • A.主要部分
  • B.基本部分
  • C.主要途径
  • D.基本阶段
42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有(  )。

  • A.凯兴斯坦纳
  • B.卢梭
  • C.福禄贝尔
  • D.小原国芳
  • E.裴斯泰洛齐
44

(  )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 A.备课
  • B.上课
  • C.课外辅导
  • D.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45

素质教育是面向(  )的教育。

  • A.全体教师
  • B.全体学生
  • C.全体社会成员
  • D.全部个性
4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

  • A.导向性原则
  • B.疏导原则
  •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因材施教原则
48

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  )教学原则相一致。

  • A.学不躐等
  • B.长善救失
  • C.学而时习之
  •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9

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的是(  )。

  • A.科学知识
  • B.信息技术
  • C.文化发展
  • D.政治体制
50

班级授课制的首行时代是(  )。

  • A.15世纪末的欧洲
  • B.16世纪的欧洲
  • C.15世纪末的中国
  • D.16世纪的中国
51

能改变教育者观念的因素是(  )。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科学技术
  • C.生产力
  • D.文化
52

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 A.布卢姆
  • B.布鲁纳
  • C.皮亚杰
  • D.舒尔茨
5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技能型课程
55

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  )。

  • A.斯宾塞
  • B.赫尔巴特
  • C.卢梭
  • D.裴斯泰洛齐
56

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的是(  )。

  • A.突出道德争端
  • 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
  • C.澄清与总结
  • D.使情境复杂化
57

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是(  )。

  • A.德育规律
  • B.德育原则
  • C.德育内容
  • D.德育方法
58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 A.教学工作
  • B.行政工作
  • C.人文工作
  • D.后勤工作
60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

  • A.示范者角色
  • B.授业解惑者角色
  • C.传道者角色
  • D.研究者角色
61

班级建设设计以(  )的制定为最重要。

  • A.班级舆论
  • B.共同生活准则
  • C.活动节律
  • D.班级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