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9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 )。

  • A.无阶级性
  • B.为生产劳动服务
  • C.在社会生活中进行
  • D.教育手段极其简单
  • E.在特定场所进行
20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 A.以儿童为中心
  •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 C.学校即社会
  •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地增长
21

教师的教育工作能力包括( )。

  • A.与学生的交往能力
  • B.语言表达能力
  • C.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 D.组织管理能力
  • E.教育科研能力
22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项来实现对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 )

  • A.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 B.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成就感
  • C.扩展评价范围,各显长项
  • D.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及时激励
  • E.重视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23

教师资格的条件包括( )。

  • A.必须是中国公民
  •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 C.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 D.必须具有丰富经验
  • E.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24

遗传决定论的表现有( )。

  • A.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 B.柏拉图的三等论
  • C.基督教的“原罪说”
  • D.高尔顿的血统论
  • E.洛克的“白板说”
25

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 )。

  • A.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
  • B.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 C.有硕本学历
  • D.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 E.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6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 )。

  • A.强制功能
  • B.评价功能
  • C.示范功能
  • D.调控功能
  • E.导向功能
27

现代教育公共性的特征主要有( )。

  • A.公平性
  • B.公益性
  • C.免费服务
  • D.大众性
  • E.为全体人民服务
28

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 )的主要体现。

  • A.制度化教育
  • B.非制度化教育
  • C.前制度化教育
  • D.正规教育
29

( )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 B.柏拉图的《理想国》
  • 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1

( )是学校的基本功能。

  • A.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 B.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 C.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 D.为繁荣文化服务
32

( )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

  • A.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 B.教育实体的出现
  • C.学校的产生
  • D.学制的建立
34

从本质上讲,教学活动是一种( )。

  • A.课堂活动
  • B.交往活动
  • C.实践活动
  • D.认识活动
35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 A.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B.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C.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 D.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36

“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提出的根据是人发展的( )。

  • A.个别差异性
  • B.不平衡性
  • C.阶段性
  •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7

( )提出了著名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

  • A.裴斯泰洛齐
  • B.泰勒
  • C.斯宾塞
  • D.赫尔巴特
38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 )。

  • A.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B.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C.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39

( )是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

  • A.社会意识形态
  • B.民族文化传统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政治经济制度
40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 B.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41

( )体现了教育的最高理想。

  • A.培养目标
  • B.教育目标
  • C.课程目标
  • D.教育目的
42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 )决定的。

  • A.政治经济制度
  • B.社会文化
  • C.生产力发展水平
  • D.社会人口
43

( )是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的体现。

  • A.崇高的职业道德
  • B.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 C.教育理论知识
  • D.文化科学知识
44

体现孔子启发式教育的基本方法是( )。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D.学而时习之
46

( )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A.教育方针
  • B.教育政策
  • C.教育理论
  • D.教育问题
47

( )是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 A.癸卯学制
  • B.壬戌学制
  • C.壬寅学制
  • D.五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