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临考冲刺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5

淡之美(有删改)

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市廛云集的,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境界,"-5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⑥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东方之既白,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⑦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⑧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和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⑨因此。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狷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⑩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为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市。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神经像淬火一般地经受极热与极冷的考验,难免要濒临崩溃边缘,疲于奔命的劳累争斗,保不准最后落一个身心俱弛的结果,活得也实在是不轻松啊!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⑥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段说“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它有什么深刻含义?

(2)本文是怎样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的?

(3)有人评价本文,认为作者充分展示了“淡美”的精髓,而又不失之偏颇。请你从文中举出一个“不失之偏颇”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8

Windows中利用“查找”窗口不能按(  )。

  • A.文件中所包含的文字查找
  • B.文件创建日期查找
  • C.文件所属类型查找
  • D.文件属性查找
10

纳米是一种(  )。

  • A.水稻的一种
  • B.长度单位
  • C.粒子
  • D.时间单位
11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当再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对文中加横线的两个“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这”指代一样,都指变异的原因
  • B.两个“这”指代一样,都指一般博物学家的看法
  • C.两个“这”指代不一样,第一个“这”指代变异的原因,第二个“这”指代“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作为唯一可以引起变异的原因”
  • D.两个“这”指代不一样,第一个“这”指代一般博物学家对变异原因的看法,第二个“这”指代“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
12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  )。

  • A.专业理想
  • B.专业情操
  • C.专业性向
  • D.专业自我
14

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

  • 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 B.教育对象的影响
  • C.教育法规的影响
  • D.教育原则的影响
15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  )。

  • A.《资治通鉴》
  • B.《永乐大典》
  • C.《古今图书集成》
  • D.《四库全书》
16

师德修养的时代性特点需要教师(  )。

  • A.随时代变化,彻底变革师德内涵
  • B.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重新确立师德规范
  • C.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师德
  • D.以不变应万变,守护祖国的师德传统
18

新环境道德的核心理念是(  )。

  • A.保护环境,停止发展
  • B.治理环境,减少污染
  • C.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态意识、良好的生态道德观
  • D.发展为第一要务
19

“画蛇添足”常用来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没有益处,反而不合适。以下关于蛇的脚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些鳞片都曾经是蛇的脚,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鳞片
  • B.蛇曾经有脚,但在进化过程中因为妨碍爬行,就自然衰退了
  • C.蛇的身上有很多鳞片,这些鳞片既是蛇的盔甲,起保护作用,也是它的脚,能配合肌肉推动身体向前爬行
  • D.蛇不需要脚,所以进化过程中没有出现脚
23

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

  • A.合格教师
  • B.教育教学能手
  •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 D.教育家型教师
26

在教育教学的细节巾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27

以下园林建筑中,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

  • A.承德避暑山庄
  • B.颐和园
  • C.圆明园
  • D.拙政园
28

人的日常思维和行动,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包含着有意识的主动行为,包含着某种创造性。而计算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预先编制的程序控制的,因此计算机永远不能拥有人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下面哪一项将对题干中的推理的构成严重质疑?(  )

  • A.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具有学习功能
  • B.计算机程序不能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C.在未来社会,是人控制计算机,还是计算机控制人,是很难说的一件事
  • D.人能够编出模拟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计算机程序
29

在演示文稿中新增一幻灯片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式?(  )

  • A.使用快捷菜单
  • B.选择【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
  • C.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新幻灯片】命令
  • D.选择【编辑】菜单中的【新幻灯片】命令
30

师德的灵魂是(  )。

  • A.关爱学生
  • B.提高修养
  • C.加强反思
  • D.提高业务水平
31

(  ),正在使大批教师成为教学的机械重复者,复杂的脑力劳动退化为简单的体力劳动。

  • A.课堂教学的模式化
  • B.坚持教学多方评价
  • C.教学目的多元化
  • D.选拔制度的唯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