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专家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5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所须防止的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有一个心灵。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是最重要的。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寻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结合全文,请解释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含义。 (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6

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

  • A.《静夜思》
  • B.《天净沙·秋思》
  • C.《山居秋暝》
  •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9

信息技术是指(  )。

  • A.信息的获取技术
  • B.信息的获取、传递技术
  • C.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
  • D.信息的加工处理技术
12

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发行的药典是(  )。

  • A.《本草纲目》
  • B.《丹经》
  • C.《千金方》
  • D.《唐本草》
16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博客辅助教师来发布信息的功能?(  )

  • A.教师利用博客发表与学科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等的评价建议,通过回复这些评价建议,共同探讨使自身不断完善
  • B.教师发布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很多教师和学生来访问该博客,实现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
  • C.教师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
  • D.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种类或用途,将博客中收集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分类存放;也可以根据日志内容不同,将博客中书写的日志分类存放
17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正确的是(  )。

  • A.学生喜欢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 B.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能动学习
  • C.对学生多表扬,不能批评学生
  • D.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跟着学生走
19

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是(  )。

  • A.由“不自觉威信”向“自觉威信”发展
  • B.由“自觉威信”向“不自觉威信”发展
  • C.由“不信服威信”向“信服威信”发展
  • D.由“信服威信”向“不信服威信”发展
20

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作品是(  )。

  • A.《浮士德》
  • B.《鲁滨逊漂流记》
  • C.《红与黑》
  • D.《人间喜剧》
21

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  )。

  • A.合格教师
  • B.教育教学能手
  • C.专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
  • D.教育家型教师
22

如果李浩考上清华大学,那么郑爽和孙楠都考上了北京大学。由此可见(  )。

  • A.如果李浩没考上清华大学。那么郑爽和孙楠也都考不上北京大学
  • B.如果郑爽和孙楠考上了北京大学。那么李浩考上了清华大学
  • C.如果郑爽没考上北京大学.那么李浩没考上清华大学
  • D.如果孙楠考上了北京大学。那么李浩考上了清华大学
25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出自作品(  )。

  • A.《山海经》
  • B.《封神榜》
  • C.《搜神记》
  • D.《史记》
26

下列人物中,发明地动仪的是(  )。

  • A.哥白尼
  • B.毕舁
  • C.张衡
  • D.布鲁诺
28

只有小王陪伴,小黄才到公园散步。如果小王不去图书馆,那么小李也不去图书馆。南此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

  • A.小李在图书馆内,则小黄没有去公园散步
  • B.小王在图书馆内,则小李也在图书馆内
  • C.小李不在图书馆内,则小黄在公园里散步
  • D.小王在公园内散步,则小黄也在公园内散步
30

将“学生”限制为“中学生”,概括为“知识分子”。以下哪项对上述限制和概括的评价最为确切?(  )

  • A.限制和概括都正确
  • B.限制和概括都不正确
  • C.限制正确,概括不正确
  • D.限制不正确.概括正确
31

以下哪项不是柴可夫斯基的作品?(  )

  • A.《罗密欧与朱丽叶》
  • B.《睡美人》
  • C.《天鹅湖》
  • D.《蓝色多瑙河》
33

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C.“神舟”五号飞船进太空
  • D.“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