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10)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的考试题都是来自课本里面的习题。当我发现这个秘密后,就每天把课本里面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成绩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缮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瘁,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2

材料二:

鞋匠的儿子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弟。

林肯竞选总统前夕,在参议院演讲时,遭到一个参议员的羞辱。这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那位参议员的目的就是要打击林肯的自尊心,好让他退出竞选。

此刻,人们都沉默了,静静地看着林肯,听他会说些什么话来反击那位议员。

“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林肯说,“他已经去世了。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众人不约而同地为林肯鼓起了掌。

林肯转过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

“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

接着,林肯又对所有的议员说:

“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及的。”

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所有的嘲笑都化为真诚的掌声。

后来,林肯如愿以偿,当上了美国总统。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没有任何贵族社会的硬件,他惟一可以倚仗的只是自己出类拔萃的、扭转不利局面的才华。正是关键时刻的一次心灵燃烧使他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包括那位傲慢的参议员,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请在上述三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识等)进行教学设计。     

10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 B.全面了解学生
  • C.培养优良的班风
  •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 C.《学记》中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12

智力也叫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 A.观察力
  • B.记忆力
  • C.思维力
  • D.想象力
13

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

  •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 B.他总是烟酒不沾
  •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 A.学校教育
  • B.高新技术的应用
  • C.科学理论的产生
  • D.完善的社会制度
15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学会用绳子打结不属于问题解决,其理由是(  )。

  • A.它所要求的心理活动太简单
  • B.它不必克服认知障碍
  • C.它不是在人的头脑内完成的
  • D.它不需要复杂的认知活动
17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他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客观性原则
  • B.系统性原则
  • C.教育性原则
  • D.发展性原则
19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  )。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20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 A.疏导
  • B.导向性
  • C.因材施教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1

学生具有发展的(  )。

  • A.潜在性与现实性
  • B.潜在性与可塑性
  • C.可能性与现实性
  • D.可能性与可塑性
24

教育(  )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 A.全民化
  • B.民主化
  • C.现代化
  • D.终身化
25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  )。

  • A.智育
  • B.体育
  • C.德育
  • D.美育
26

教学过程的首要事件是(  )。

  • A.引起学生注意
  • B.揭示教学目标
  • C.适时给予反馈
  • D.评定学习结果
27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者是(  )。

  • A.布鲁纳
  • B.加涅
  • C.罗森塔尔
  • D.波斯纳
28

教学大纲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  )。

  • A.教学计划
  • B.课程目标
  • C.教学目标
  • D.教科书
29

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学生成绩有(  )趋势。

  • A.负相关
  • B.正相关
  • C.没有关系
  • D.若有若无
30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

  • A.剩余价值擎说
  •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 C.劳动学说
  •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2

实施小学生德育的出发点是(  )。

  • A.德育内容
  • B.德育方法
  • C.德育目标
  • D.德育途径
33

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

  • A.体育活动
  • B.课余活动
  • C.文娱活动
  • D.群众性课外活动
34

概念是用(  )来表达的。

  • A.句子
  • B.词语
  • C.言语命题
  • D.图式
35

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

  • A.活动定向阶段
  • 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 C.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 D.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37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 A.桑代克
  • B.华生
  • C.苛勒
  • D.加涅
38

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  )规律。

  • A.政治经济文化
  • B.遗传
  • C.儿童身心发展
  • D.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