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问题(一):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及给我们的启示。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6

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

  • A.维持动机作用
  • B.促进和维持功能
  • C.思想教育作用
  • D.培养纪律功能
11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 A.制定教育目的者的哲学观念
  • B.制定教育目的者的人性假设
  • C.制定教育目的者的理想人格
  • D.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自我认识和反思的能力是(  )。

  • A.教学设计能力
  • B.教学组织能力
  • C.教学决策能力
  • D.教学监控能力
13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 A.知行统一原则
  •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4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应培养学生具有(  )的能力。

  • A.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 B.感受、概括、分析、欣赏
  • C.理解、分析、评价、积累
  • D.朗读、分析、理解、写作
16

百科书属于(  )。

  • A.基础书
  • B.工具书
  • C.必备书
  • D.教科书
17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  )。

  • A.有目的地培养人
  • B.有专职教师
  • C.有专门的教学场所
  • D.有特定的教学对象
18

(  )型的课堂气氛最有助于知识的学习。

  • A.集权
  • B.权威
  • C.教师主导
  • D.民主
22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24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6

(  )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超过幼儿期和中学阶段。

  • A.注意的广度
  • B.注意的稳定性
  • C.注意的转移
  • D.注意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