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专家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她采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问题(一):试分析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写作上的特点。(10分)

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0 分)

问题(三):设计本文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10分)

4

以下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教学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

师: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你们了解他吗?

生:(略)

师:是呀,当时宋朝的大半江山已经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生活在金兵铁蹄下百

姓的血泪艰辛,饱尝了亡国之恨,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二十年哪!想想看,在这二十年的生活里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生:可能天天以泪洗面,想一死了之,可想到抗金事业没完成,想到老百姓的苦难,又不能死。

师:痛苦,悲愤呀!

生:非常难过,可能整E1借酒痛骂统治者的无能!

师:是呀,这又是多么的无奈、苦闷。在这个时期,辛弃疾写了很多的词,但表现的却是另一番心境与风格。《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古人说,品一壶清茶,读一首好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那怎样才能读出词的乐呢?不能只满足于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字句里,用我们的想象去感觉,去品味,去推敲,去补充,才会品出词的意境与趣味来。咱们再读读开头两句,你看到哪些景……

师:辛弃疾在江西农村生活的20年里,深深懂得每年庄稼的收成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他多么渴望每一年都是个丰收年,多么渴望农民过上好日子!看,这弥漫着浓郁的稻花香里,响奏着群蛙的呜叫声里,你听到了吗?辛弃疾的心也在欢唱着呀,他在为谁欢唱呢?

生:是在为老百姓!

生: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年”欢唱!

师:作者分明是为这预示丰收的场景而欢喜,不直接说出,而是借稻花香、蛙声代自己诉说“丰年”。你觉得是这样的吗?(生纷纷点头)真是妙不可言,再来一起读这两句词,读进辛弃疾的心里去!

师:在江西上饶20年的生活里,表现辛弃疾这种快乐欢喜的词还有很多,那么在江西上饶的闲居生活的快乐是否让辛弃疾忘记了家仇国恨呢?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呢?

师(深情引述):1207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辛弃疾僵卧在病榻上,临终之际,他突然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呼叫着,你知道他最后呼叫的是什么吗?

杀贼!杀贼!(CAI出示)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数重山。(CAI出示)

师:你看,一轮明月,几阵清风,两三点雨就让辛弃疾欣喜欲狂,辛弃疾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可他留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是一生的眼泪……

问题:针对上面的教学片段,评价其优缺点。(20分)

9

近代由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是(  )。

  • A.壬子癸丑学制
  • B.癸卯学制
  • C.壬戌学制
  • D.“六三三学制”
13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是(  )。

  • A.夸美纽斯
  • B.赫尔巴特
  • C.杜威
  • D.康德
16

从整体看,小学生身体发育处于(  )发展阶段。

  • A.失衡
  • B.平稳
  • C.第一高峰期
  • D.第二高峰期
17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 B.主动感对内疚感
  • C.勤奋感对自卑感
  •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9

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  )。

  • A.只采用说服教育法即可
  • B.可以采用适当体罚
  •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20

教育的特质是(  )。

  • A.认识活动
  • B.生存活动
  • C.传递活动
  •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4

教学实践中的“双基”是指(  )。

  • A.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B.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 C.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 D.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7

“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

  • A.广阔性
  • B.独立性
  • C.灵活性
  • D.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