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通关训练试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的片段:在学习《蜜蜂》这篇课文的第二部分时,一个孩子问的是:“老师,我发现课文中说,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蜜蜂飞回来了,那么还有三只哪去了呢?”这个问题一下子打乱了我的设计。为了保证我的教学设计顺利进行,我这样回答了她:“你可真是个细心的姑娘,善于发现问题。不过这个问题老师不帮你解答,你下课后,可自己想想或与同学交流,看这三只蜜蜂哪里去了?”说完后,我自己向孩子们提出了设计好的问题:“法布尔为了这个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呢?”并引导孩子们进入了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后面孩子们的提问确实是一个一个地按照课文编排顺序提问的,因此我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完成了。

我从课堂上走下来,突然一种烦躁情绪困扰着我:那个孩子提的问题提得多好呀,我当时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就算当时不答,在引导学生读到第五段“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完好无损、准确无误回到蜂窝”时,我也应该重提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探讨呀。为什么我要说下课后自己去找答案或与同学讨论呢?我这样做是不是对的呢?

我在课堂上没有帮助这个孩子解决这个问题,是不是那个问题会困扰那个孩子一节课,让她耽误了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呢。课虽然结束了,可是留给我的思考依然没有结束,对于老师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该怎样妥善处理呢?

问题:材料中教师的反思说明了教学反思具有哪些功能?

23

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课外活动是(  )。

  • A.科技活动
  • B.学科活动
  • C.体育活动
  • D.社会活动
25

下列不属于教学理论的概念模式的是(  )。

  • A.任务中心模式
  • B.教学者中心模式
  • C.学习者中心模式
  • D.时间中心模式
26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

  • A.学校的产生
  • B.学制的建立
  • C.教育实体的出现
  •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34

(  )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36

教案有两种基本类型,即(  )。

  • A.文字式教案、表格式教案
  • B.文字式教案、图片式教案
  • C.公开课教案、课堂教案
  • D.纸质教案、电子教案
38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

  • A.课程内容
  • B.课程目标
  • C.课程结构
  • D.课程理念
39

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材料的组织的阶段是(  )。

  • A.关注生存阶段
  • B.关注学生阶段
  • C.关注情境阶段
  • D.关注生命阶段
40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自我提高内驱力
  • D.内部动机
41

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 A.教师指导
  • B.学习材料特性
  • C.学习情境
  • D.认知结构
44

下列不属于探究性学习特点的是(  )。

  • A.自主性
  • B.实践性
  • C.开放性
  • D.分享性
48

长期以来,依照学习的性质和形式,人们把学习方式分为(  )。

  • A.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 B.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
  •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 D.知识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
50

(  )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始,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的行动指导方案。

  • A.班级管理目标
  • B.班级管理计划
  • C.班级管理的原则
  • D.班级管理模式
51

一位新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维持自己与同事、领导的关系上,这表明其成长阶段处于(  )。

  • A.关注情境阶段
  • B.关注学生阶段
  • C.关注生存阶段
  • 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53

下列不属于课程特点的是(  )。

  • A.普及性
  • B.基础性
  • C.全面性
  • D.科学性
54

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第一原则是(  )。

  • A.教育性
  • B.自主性
  • C.趣味性
  • D.实践性
55

教案有两种基本类型,即(  )。

  • A.文字式教案、表格式教案
  • B.文字式教案、图片式教案
  • C.公开课教案、课堂教案
  • D.纸质教案、电子教案
56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

  • A.学习800~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700~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 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 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7

下列不属于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的是(  )。

  • A.学习者的需要
  •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 C.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 D.课堂管理的需要
58

主张绅士教育的是(  )。

  • A.裴斯泰洛齐
  • B.卢梭
  • C.洛克
  • D.夸美纽斯
59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

  • A.生成性、自主性、实践性
  • B.自愿性、选择性、综合性
  • C.灵活性、基础性、综合性
  • D.固有性、丰富性、自愿性
61

下列哪项不属于小学品德指导的任务?(  )

  • A.巩固和加强小学生在品德课上获得的认识
  • B.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C.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 D.引导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之养成道德习惯
62

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 A.榜样示范法
  • B.品德评价法
  • C.陶冶教育法
  • D.说理教育法
64

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  )。

  • A.身高体重
  • B.骨骼肌肉系统
  • C.循环和呼吸系统
  • D.神经系统
66

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 A.目标评价模式
  •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 D.以上都不对
67

下列对班级授课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B.班级授课制可以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 C.班级授课制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 D.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68

(  )不属于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 A.同伴群体
  • B.认知失调
  • C.态度定势
  • D.道德认知
70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 A.文化知识教育
  • B.艺术教育
  • C.军事体育训练
  • D.读写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