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间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蜓。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到他们在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行知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急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行知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

请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能够有效解释这一现象的学习理论是(  )

  • A.认知学习理论 
  • B.社会学习理论
  • C.人本主义理论 
  • D.建构主义理论
22

下列没有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综合化的价值的是(  )

  • A.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 B.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地把握知识并进行迁移的能力
  • C.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 D.有助于减少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
24

新课程规定,小学阶段的课程以(  )为主。

  • A.分科课程 
  • B.综合课程
  •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 
  • D.核心课程
25

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 A.沟通 
  • B.升肇率
  • C.学生发展 
  • D.学校绩效
26

能力有高低之分,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这说明人有(  )的差异。

  • A.心理过程 
  • B.认知过程
  • C.个性心理倾向性 
  • D.个性心理特征
27

所谓“自我反思”是指(  )

  • A.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 B.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 C.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 D.教师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29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这反映的评价观是(  )

  • A.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泵”
  • B.评价应该多关注过程
  • C.学生是评价的主体
  • D.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
31

(  )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3

德育方法是(  )

  •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 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
  •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4

人的喜、怒、哀、惧属于(  )

  • A.心理特征 
  • B.心理过程
  • C.个性心理 
  • D.认知过程
35

在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  )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

  • A.言语直观
  • B.模像直观
  • C.观察标本
  • D.图表直观
36

安全需要属于(  )

  • A.成长需要
  • B.后天需要
  • C.缺失需要
  • D.物质需要
37

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  )三部分组成。

  •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教材 
  •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 C.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材 
  • D.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38

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杜威 
  • B.洛克
  • C.赫尔巴特 
  • D.秦勒
39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决定了其(  )特点。

  • A.生成性
  • B.自主性
  • C.开放性
  • D.实践性
40

在教育的基本要素里,作为中介的是(  )

  • A.教育者 
  • B.受教育者 
  • C.教育影响 
  • D.教育内容
41

以下哪种方法既可以看到学生的过去表现,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当前情况(  )

  • A.调查法 
  • B.谈话法
  • C.书面材料分析法 
  • D.观察法
44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

  • A.各科教学活动 
  • B.课外、校外活动
  • C.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 D.班主任工作
45

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是(  )

  • A.直接强化 
  • B.间接强化
  • C.自我强化 
  • D.替代强化
46

新生儿遇冷空气就哭是(  )

  • A.操作性条件反射 
  • B.无条件反射
  • C.经典性条件反射 
  • D.理性条件反射
47

9~10岁的儿童能达到(  )守恒。

  • A.液体 
  • B.面积
  • C.重量 
  • D.容积
49

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维护心理健康的疗法是(  )

  • A.精神分析疗法 
  • B.行为主义疗法
  • C.合理情绪疗法 
  • D.人本主义疗法
50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  )的关系。

  • A.特殊与普遍 
  • B.普遍与特殊
  • C.综合与个性 
  • D.包含与被包含
51

维果茨基强调(  )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 A.同化 
  • B.学习
  • C.社会文化 
  • D.成熟
52

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  )

  • 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 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 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 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55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 A.学生会 ‘
  • B.班级
  • C.小组 
  • D.团委
65

我国现阶段公办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是(  )

  • A.党支部领导体制 
  • B.校长负责制
  • C.集中制
  • D.分权制
66

在认知结构的背景下研究迁移的心理学家是(  )

  • A.考夫卡
  • B.贾德
  • C.奥苏伯尔
  • D.桑代克
67

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68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

  • A.民主管理 
  • B.目标管理
  • C.平行管理 
  • D.常规管理
69

秋天,落叶铺满了马路,当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驶过马路中间时,路旁的落叶将(  )

  • A.没有受影响
  • B.从路旁中间飞向路边
  • C.从路旁飞向汽车
  • D.只向上飞扬
70

最早在教学理论上系统阐述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 A.泰勒
  • B.夸美纽斯
  • C.裴斯泰洛齐
  • D.凯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