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内部押题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现场抢救中最简单、最合适的方法是(  )。

  • A.心脏胸外挤压
  • B.人工呼吸
  • C.直接口对口呼吸法
  • D.口对鼻呼吸法
8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0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 A.教学媒体
  • B.教学原理
  • C.教学内容
  • D.教学方法
13

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 A.教学活动
  • B.社会活动
  • C.课外、校外活动
  •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 A.社会生产力
  • B.文化传统
  • C.社会制度
  • D.科技水平
15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

  • A.提高学习成绩
  • B.纠正学生问题行为
  • C.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 D.发展学生能力
16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形象思维
  • B.聚合思维
  • C.直觉思维
  • D.发散思维
17

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

  • A.有正确的学生观
  • B.要树立育人意识
  • C.应具备管理能力
  • D.应具备专业化的素质
19

隋唐以后使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  )。

  • A.察举制
  • B.举孝廉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20

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  )。

  • A.道德情感不深
  • B.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 C.道德认识不足
  • D.道德意志力不够
23

“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依据的是人身心发展的(  )。

  • A.阶段性
  • B.个别差异性
  • C.顺序性
  • D.不均衡性
25

对记忆进行分析,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

  • A.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以及动作记忆
  • B.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 C.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 D.感觉记忆、知觉记忆
26

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是(  )。

  • A.课堂约定
  • B.课堂常规
  • C.课堂行为
  • D.课堂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