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7

材料:

给予是快乐的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有一年,俄国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十岁的儿子跟着妈妈去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就跟着妈妈回俄国去了。

春天,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子下面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这样的:

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下来了。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从写作特点和编者意图对本篇课文进行简要解读。

(2)如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15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

  • A.设置综合课程
  • B.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
  • 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16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局限在于()。

  • A.程序不清晰
  • B.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
  • C.缺乏逻辑性、系统性
  • D.不重视课程评价环节【答業】B【解析】泰勒提出的目标模式强调,目标的选择不仅是课程开发必须采取的第一行为,而且是整个过程的关键。可知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在于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1

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

  • A.比较难的任务
  • B.非常难的任务
  • C.非常容易的任务
  • D.难度适中的任务。
23

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

  • A.激发学习兴趣
  • B.引起有意注意
  • C.丰富学生想象
  • D.突出概念本质
24

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

  • A.知觉整体性
  • B.知觉选择性
  • C.知觉理解性
  • D.知觉恒常性
26

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这属于()。

  • A.志愿服务劳动
  • B.社会公益劳动
  • C.勤工俭学劳动
  • D.自我服务劳动
30

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 A.学生的主体性
  • B.学生的差异性
  • C.学生的创造性
  • D.学生的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