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深度押题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问题: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所产生的作用。(4分) 

(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4

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 )

  • A.海顿 
  • B.贝多芬 
  • C.巴赫 
  • D.莫扎特
5

茅盾采用日记体形式写作的长篇小说是( )

  • A.《蚀》 
  • B.《虹》
  • C.《腐蚀》
  • D.《霜叶红似二月花》
6

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
  • B.教师的职责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 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
  • 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
7

下面不是借物喻人的诗句是( )

  •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
  • C.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8

下面关于《木兰诗》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理解正确的是( )

  •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氛围
  • 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 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10

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

  • A.《吉檀迦利》 
  • B.《新月集》
  • C.《沉船》 
  • D.《飞鸟集》
11

如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 B.国家机关
  • C.任何组织或个人 
  • D.特定组织和个人
12

贯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的核心和灵魂的是( )

  • A.爱与责任
  • B.职责和要求
  • C.权利和义务 
  • D.鼓励和赞美
13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定要求不包括( )

  • A.以谋生为主要目的 
  • B.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 C.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 D.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14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不仅取得了圆满成功,还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主要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

  •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B.“求同存异”的方针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拥护社会主义的主张
15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16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

  • A.沉郁顿挫 
  • B.自然飘逸
  • C.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 
  • D.绮艳
17

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

  •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 C.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 D.提高师德水平
18

有“乐圣”之称的作曲家是( )

  • A.李斯特 
  • B.莫扎特
  • C.贝多芬 
  • D.肖邦
20

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
21

近几年,在许多场合见义勇为被自我保护替代了。事实上,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自我保护的智慧,更需要的是勇气和血性。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的民族在某一天再一次面临危亡的时候,我们的国人是不是要用“自我保护”的口号来心甘情愿地做“亡国奴”呢?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论点是( )

  • A.见义勇为让位于自我保护是现在社会的流行观点
  • B.不能借口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而忽视勇气和血性的培养
  • C.如果没了勇气和血性,一些中国人将有可能做“亡国奴”
  • D.自我保护意识应被取消,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勇气和血性 
24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 )

  • A.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 B.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 C.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 D.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25

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设疑和提问,下列说法不妥的一项是( )

  • A.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 B.设问措辞要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 C.设问速度要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 D.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就及时肯定,如果学生回答不对,那就不管
26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热衷于“有偿家教”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

  • A.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 B.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 C.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 D.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
2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是( )

  •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 B.愤:愤怒。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 D.愤:因不满足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