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家命题预测(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

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终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13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

  • A.认识过程
  • B.教师教的过程
  • C.学生学的过程
  • D.双边活动
14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

  • A.选拔作用
  • B.评价作用
  • C.决定作用
  • D.主导作用
15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 A.后天学习训练
  • B.遗传素质
  • C.教师教学水平
  • 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17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目(  )。

  • A.《论语》
  • B.《中庸》
  • C.《大学》
  • D.《孟子》
21

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

  • A.空问错觉
  • B.时间错觉
  • C.运动错觉
  • D.视觉错觉
22

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  )。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 B.集体促成的纪律
  • C.任务促成的纪律
  • D.自我促成的纪律
24

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

  • A.班级活动
  • B.文学艺术活动
  • C.群众性活动
  • D.社会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