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50%
- B.100%
- C.150%
- D.200%
- A.发展勤奋感
- B.培养主动性
- C.形成亲密感
- D.建立自我同一感
- A.华生
- B.加涅
- C.柯尔伯格
- D.皮亚杰
- A.从众
- B.依从
- C.服从
- D.遵从
- A.教育目标
- B.教育目的
- C.教育方针
- D.教育策略
- A.教法的研究
- B.时代的研究
- C.学科的研究
- D.学法的研究
- A.王充
- B.郑玄
- C.董仲舒
- D.杨雄
- A.初中一年级
- B.初中二年级
- C.初中三年级
- D.高中一年级
- A.柏拉图
- B.涂尔干
- C.凯兴斯坦纳
- D.赫钦斯
- 28
-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 A.认知成分
- B.情感成分
- C.意志成分
- D.行为成分
- A.顺序性
- B.不平衡性
- C.互补性
- D.个别差异性
- A.特征
- B.表象
- C.核心
- D.内容
- A.教育目的
- B.教育内容
- C.教育方针
- D.教育目标
- A.暗示教学法
- B.讲授法
- C.实验法
- D.参观法
- A.群因素论
- B.多重智力论
- C.三维结构理论
- D.智力三元论
- A.人身自由权
- B.受教育权
- C.人格尊严权
- D.隐私权
- A.学科课程
- B.活动课程
- C.综合课程
- D.经验课程
- A.巴甫洛夫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加涅
- A.培养人才
- B.传播思想
- C.丰富知识
- D.发展科技
- A.20~30%
- B.50%~60%
- C.60%~70%
- D.80%~90%
- 39
-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物质文化
- B.学生文化
- C.教师文化
- D.精神文化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 B.教育无目的论
-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A.无目的地幻想
- B.穿衣等自动化操作
- C.比较
- D.发明创造
- A.思想教育
- B.政治教育
- C.道德教育
- D.心理健康教育
- A.罗杰斯
- B.沃恩
- C.布洛克尔
- D.马斯洛
- A.操作定向
- B.操作模仿
- C.操作整合
- D.操作熟练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 C.发展性教学模式
- D.最优化教学模式
- A.童年期
- B.少年期
- C.青年期
- D.成年期
- A.定势
- B.功能固着
- C.迁移
- D.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