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冲刺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0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 A.提高品德认识
  • B.陶冶品德情感
  • C.激发品德动机
  •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2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  )。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 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教育无目的论
  •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3

“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  )。

  • A.广阔性
  • B.批判性
  • C.深刻性
  • D.灵活性
15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 A.自我期待感
  • B.自我归因感
  • C.自我预期感
  • D.自我效能感
19

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21

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的教学环节是(  )。

  • A.检查复习
  • B.组织教学
  • C.讲授新教材
  • D.布置课外作业
22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

  • A.直观性原则
  • B.启发性原则
  • C.循序渐进原则
  • D.巩固性原则
23

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

  • A.导向功能
  • B.激活功能
  •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
  • D.强化功能
24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技能型课程
27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

  • A.一致的,可以等同
  •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 C.相互促进的关系
  • D.相互包容的关系
30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 A.自我期待感
  • B.自我归因感
  • C.自我预期感
  • D.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