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深度押题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的学生完成情况很不理 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宣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 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 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 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大力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 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那么好,进了阅览室,大 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 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其中考试中的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15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 

  • A.赫尔巴特 
  • B.洛克 
  • C.凯洛夫 
  • D.夸美纽斯
16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 A.教学工作 
  • B.公共关系 
  • C.行政工作 
  • D.总务工作
17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18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19

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的是(  )

  • A.课堂教学 
  • B.专题活动 
  • C.综合实践活动
  • D.心理健康教育
20

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 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
  • C.气质有好坏之分 
  • 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21

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

  •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 B.学生的异常心理 
  • C.学生的异常行为 
  • D.学生的心理状态
22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

  • A.时代性 
  • B.经济性 
  • C.强制性
  • D.创新性
23

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 A.道德认知 
  • B.活动和交往
  • C.实践 
  • D.个体主观能动性
24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 A.形式训练说 
  • B.经验泛化说 
  • C.相同要素说 
  • D.关系转换说
25

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  )

  • A.优等生 
  • B.后进生 
  • C.全体学生 
  • D.中等生
26

(  )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 A.杜威 
  • B.洛克
  • C.卢梭 
  • D.康德
27

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28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 A.备课 
  • B.上课
  • C.课外辅导 
  • D.课外活动
29

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

  • A.丘脑情绪理论 
  • 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
  • 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
  • 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30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

  • A.目的性 
  • B.认知性 
  • C.序列性 
  • D.间接性
31

《爱弥儿》的著者是(  )

  • A.康德 
  • B.裴斯泰洛齐
  • C.卢梭 
  • D.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