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适应 
 - B.动机 
 - C.信号 
 - D.组织
 
- A.1951 
 - B.1957 
 - C.1945
 - D.1949
 
- A.压抑 
 - B.否认 
 - C.文饰 
 - D.代偿
 
- A.推理式 
 - B.算法
 - C.演绎式 
 - D.启发式
 
- A.赫尔巴特 
 - B.洛克 
 - C.凯洛夫 
 - D.夸美纽斯
 
- 16
 -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 A.教学工作 
 - B.公共关系 
 - C.行政工作 
 - D.总务工作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 A.课堂教学 
 - B.专题活动 
 - C.综合实践活动
 - D.心理健康教育
 
- A.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 B.人的气质是通过后天因素造成的
 - C.气质有好坏之分 
 - D.气质能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大小
 
- 21
 - 
									
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
 
-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 B.学生的异常心理 
 - C.学生的异常行为 
 - D.学生的心理状态
 
- 22
 -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
 
- A.时代性 
 - B.经济性 
 - C.强制性
 - D.创新性
 
- 23
 - 
									
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
 
- A.道德认知 
 - B.活动和交往
 - C.实践 
 - D.个体主观能动性
 
- A.形式训练说 
 - B.经验泛化说 
 - C.相同要素说 
 - D.关系转换说
 
- A.优等生 
 - B.后进生 
 - C.全体学生 
 - D.中等生
 
- A.杜威 
 - B.洛克
 - C.卢梭 
 - D.康德
 
-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 A.备课 
 - B.上课
 - C.课外辅导 
 - D.课外活动
 
- 29
 - 
									
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
 
- A.丘脑情绪理论 
 - B.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
 - C.情绪的机体知觉理论
 - D.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
 
- A.目的性 
 - B.认知性 
 - C.序列性 
 - D.间接性
 
- 31
 - 
									
《爱弥儿》的著者是( )
 
- A.康德 
 - B.裴斯泰洛齐
 - C.卢梭 
 - D.洛克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