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预测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

2.通过聆听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1.《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

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2.重点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熟悉部分唱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积极理解、参与、体验、表现歌剧音乐。

【教学教具】

多媒体、钢琴、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及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人

师:在你们的印象里,歌剧是什么样的?你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吗?(学生讨论)那么歌剧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几段录像,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首是歌剧?

(分别播放舞剧《天鹅湖》、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第一段、音乐剧《猫》和话剧《雷雨》录像片段)

师:哪一首是歌剧?

生:《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

师:你们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歌剧是以唱为主。

师:你们说得很对,那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歌剧艺术,感受我国歌

剧的艺术魅力。

二、感知与认识

1.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第二段录像片段。

师:你能看出这段录像里包含哪些艺术种类吗?

生:音乐、文学、戏剧、美术…….

师:歌剧构成的要素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综合了文学、戏剧、诗

歌、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歌剧唱段,就综合形式和综合方法作进一步的了解。

2.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第三段录像片段。

师:在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中,各类艺术是否平分秋色?

生:不,音乐占主导地位。

师:在这首歌曲里,音乐中除了歌唱外。还有什么?

生:器乐音乐。

师:歌剧里.声乐和器乐是否平分秋色?

生:歌唱最为重要。

师:歌唱在歌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生:表现作品,推动戏剧发展。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歌剧在演唱上具有怎样的风格?

生: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

师:这首歌曲里有没有舞蹈?

生:没有。

(可见,舞蹈并不是必要的,即便有,也是一种色彩性、过渡性的)

师:歌剧的舞台美术给你的印象如何?

生:感觉好美、好真实……

(歌剧里的舞台装置、布景、灯光、服饰、道具等追求写实风格及历史文化依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师:歌剧的综合性建立在主次分明、严密有序的基础上,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3.学生随录音演唱《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第三段,感受音乐情绪。

师;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引出:我国歌剧创作过程及特点。

教师介绍我国新歌剧发展简况。

1.创作过程:探索阶段(1919——1944年)、奠基阶段(1944——1955年)、深入阶段(1956一)。

2.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师:下面这首作品就是我国文艺工作者为了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胆探索,创作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经典新歌剧《洪湖赤卫队》。

1.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录像片段,了解歌剧剧情背景。

2.播放《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录音。

问题: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有领唱、合唱、齐唱)

师:可见,歌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很多,有独唱、合唱、重唱,某些段落还有接近说白的朗诵。

3.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浓郁的湖北地方特征)

师:音乐主要吸取了湖北地方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乡土气息和个性化的音乐形象。

4.你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师:歌曲的情绪风趣、幽默、活泼、开朗,演唱坚定有力,表现了赤卫队员们乐观、开朗的革命精神风貌。音乐朴素开朗、激昂坚定,将主人公韩英、刘闯革命的坚定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5.学生演唱第二段领唱、齐唱部分。(把学生分成两组,以一领众合的形式演唱)让学生再次体验战士们取胜的喜悦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

三、拓展与创造

师: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歌剧里有许多的经典唱段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熟悉。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唱段吗?

生:《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

师:下面就请你们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洪湖水浪打浪》好吗?(提供歌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四组:

①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

②部分学生随音乐模仿划船动作。

③部分学生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④部分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歌曲中表现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歌剧艺术,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歌剧艺术的魅力;通过对两部经典歌剧唱段的欣赏、体验,了解了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更让我们知道了我国新歌剧创作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今天,我们走近了歌剧,让我们真正地感受了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热爱歌剧艺术。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搜集外国的优秀歌剧,与我国的歌剧对比欣赏一下,看看外国歌剧和我国歌剧艺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好吗?下课。

5

下面谱例出自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

  • A.巴赫
  • B.维瓦尔第
  • C.亨德尔
  • D.海顿
7

《寒春风曲》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  )。

  • A.京胡曲
  • B.板胡曲
  • C.二胡曲
  • D.古筝曲
8

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

  • A.时教必有正业
  • B.不陵节而施
  • C.藏息相辅
  • D.君子之交,喻也
12

京剧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全国剧种。现代京剧的代表曲目有(  )。

  • A.《智取威虎山》
  • B.《造反有理》
  • C.《刘海砍樵》
  • D.《天仙配》
13

(  )是贯彻和推进关于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音乐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 A.“以音乐创造为核心”
  • B.“以音乐技能为核心”
  • C.“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 D.“以音乐表演为核心”
14

下面谱例使用的复调技术是(  )。

  • A.扩大模仿
  • B.倒影模仿
  • C.紧缩模仿
  • D.逆行模仿
15

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  )。

  • A.特殊的课堂设计形式
  • B.基本的课堂设计形式
  • C.暂时的课堂设计形式
  • D.全班讨论的课堂设计形式
17

以下不属于复调写作原则的是(  )。

  • A.遵循3,6,5,8度对位的原则
  • B.3,6度不能连续使用超过三次
  • C.尽量使用平行或隐伏5,8度
  • D.上下声部节奏疏密程度错开.形成对比
18

下列不属于小调体裁的是(  )。

  • A.鲜花调
  • B.采茶调
  • C.爬山调
  • D.跑旱船
19

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不包括(  )。

  • A.认真研读音乐课程标准
  • B.深入分析音乐教材
  • C.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
  • D.充分了解学情
20

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人新课属于教学过程的(  )。

  • A.起始阶段
  • B.展开阶段
  • C.形成阶段
  • D.结束阶段
24

《玛依拉》是新疆(  )的民歌。

  • A.维吾尔族
  • B.哈萨克族
  • C.乌孜别克族
  • D.俄罗斯族
27

下列不属于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是(  )。

  • A.《空山鸟语》
  • B.《二泉映月》
  • C.《病中吟》
  • D.《光明行》
28

“学堂乐歌”是我国音乐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产生于(  )。

  • A.新中国建立初期
  • B.中华民国时期
  • C.清末民初
  • D.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9

下列高中音乐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哪一项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

  • A.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弱化音乐学科的特点
  • B.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 C.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 D.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33

  • A.bD自然大调
  • B.bB自然大调
  • C.Ab自然大调
  • D.bB和声大调
34

《旱天雷》是(  )音乐。

  • A.岭南
  • B.江南
  • C.广东
  • D.吴地
35

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是(  )。

  • A.《陈旸乐书》
  • B.《梦溪笔谈》
  • C.《碧鸡漫志》
  • D.《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