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预测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面欣赏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星星索

【教学目标】

欣赏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分两个声部演唱《星星索》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提问:是否了解亚洲各地区的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2.下面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然后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对马的热爱)。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长调)。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下面来介绍“呼麦”。呼麦是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也称喉音唱法。

二、新课教授

1.欣赏《星星索》,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这首印度尼西亚克隆钟歌曲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之后,将分两个声部演唱《星星索》片段:由学生演唱“啊,星星索”的伴唱,我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克隆钟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学生未猜出)。

教师简介萨朗吉:萨朗吉是一种印度民间乐器。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音色柔美、抒情、善于模仿人声。下面就让我们欣赏由萨朗吉主奏的民间乐曲《欢迎》。

三、巩固与拓展(略)

四、小结与作业

通过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相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

7

下面谱例出自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

  • A.柴可夫斯基
  • B.莫扎特
  • C.门德尔松
  • D.帕格尼尼
9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流传极广的青海传统花儿,它又称(  )。

  • A.《仓郎郎令》
  • B.《花儿王》
  • C.《河州大令》
  • D.《青海令》
15

下面谱例出自哪位作曲家的作品?(  )

  • A.莫扎特
  • B.贝多芬
  • C.海顿
  • D.巴赫
19

京韵大鼓属于(  )说唱音乐。

  • A.弹词类
  • B.道情类
  • C.鼓词类
  • D.牌子曲类
20

下面(  )为纯音程。

  • A.1—1
  • B.3—5
  • C.1—7
  • D.4—7
21

“在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录像、音乐、图片和动画效果,而这些生动的、具体的、感性的东西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可能成为教学的干扰源”这一问题,是针对多媒体教学出现的(  )问题。

  • A.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 B.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电脑的关系
  • C.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与电脑的关系
  • D.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中投影仪与手写板书的问题
24

快板的速度大概是每分钟(  )拍。

  • A.88—100
  • B.104—116
  • C.132—144
  • D.142—154
25

下面谱例使用的复调技术是(  )。

  • A.音程模仿
  • B.倒影模仿
  • C.紧缩模仿
  • D.逆行模仿
27

印象主义管弦音乐里程碑式的代表作为(  )。

  • A.《大海》
  • B.《牧神午后前奏曲》
  • C.《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 D.《月色满庭台》
29

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是小调中(  )的变体。

  • A.鲜花调
  • B.剪靛花调
  • C.绣荷包调
  • D.孟姜女调
32

柯达伊教学法主要内容有(  )。

  • A.首调唱名法
  • B.固定调唱名法
  • C.柯尔文手势法
  • D.节奏读法
34

北方民歌《放风筝》《小看戏》是小调中(  )的变体。

  • A.鲜花调
  • B.剪靛花调
  • C.绣荷包调
  • D.孟姜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