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根据以下教材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文化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例如。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又如,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包括藏族、黎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文字等,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并称为三大英雄史诗。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

下面是高中《文化生活》的一道自测试题及答案要点。

“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千百年来。“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

而今,中国的领导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既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又赋予了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和谐社会理念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而且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特色”的原则与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

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与传统的“和”文化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时俱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体现了传统的“和”文化.又被赋予了时代内涵。

因此.这一治国方略必将促进社会的巨大发展。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严格等级制度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并致力于共同富裕的新“和谐”。“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问题:请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对上述试题及答案作简要评述。

5

下面是某政治老师在“新时代的劳动者”内容教学时的教学片段实录。

【导入新课】

(多媒体)全班朗诵诗歌: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教师: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学习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学习尊重劳动者,为什么呢?因为劳动者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文明,创造了财富,老师是劳动者,你们的父母是劳动者,你们也是未来的劳动者,所有的劳动者只有分工的不同,都应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

(点击:知识框架:劳动创造历史)

教师:如果我们都不劳动,大家想想会怎样?

(点击:知识框架:就业乃民生之本,是谋生的手段)

【板书】第一板块:我国的就业形势

【设计意图】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合作学习精神,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

【效果】

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展现学生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过程】

教师:上课前我给大家提出了8个研究方向.同学们都参加了调查研究活动,下面我们请学生代表上台.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调查过程和结果。

(展示8个研究课题)

1.展示成果.

(学生上台)课题的目的与意义;调查的结果;提出问题(若干个问题)。

教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讨论所有的问题。我们选择其中的两个专题进行讨论,请小组长做好记录。一个是关于如何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个是如何看待“下岗”。

2.讨论(学生讨论)。

3.小组发言。

教师:各小组派代表上台阐述你们对所选的专题的意见和看法,其他小组成员可做补充。

学生:(1)回答如何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2)下岗的原因;(3)下岗后该怎么办?

4.自由发言(认真听取每位同学的发言,适时给予鼓励)。

教师:刚才小组代表对讨论情况作了一些汇报,看来同学们都做了认真的资料准备,我作为你们的一分子,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现在讲给大家听,仅作参考,若有不同看法,可随时提出来。

(点击:知识框架: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教师:刚刚大家谈得很好,但忽略了一个问题,造成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在哪呢?

我们来看看:

(多媒体)就业形式严峻的原因:

(1)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教师结论: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紧迫。如何看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职工下岗问题。关键在于有一种正确的态度。

(多媒体)如何看待下岗:职工下岗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它将长期伴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和规范,各个方面都需要磨合,这个问题自然就表现得较为突出.

教师:如果真的下岗了,也不要气馁。正如有同学提到了的,有很多下岗职工能发现不同的再就业途径。面对就业这个社会问题,我们的政府和我们自己应如何面对呢?

(多媒体)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

(1)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增加就业岗位。

(3)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创造更多的就业领域。

从劳动者自身的角度:

(1)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2)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问题:(1)说明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学方式及其作用。

(2)说明贯穿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学理念。

8

下列不属于形成性评价的特点的是(  )。

  • A.开放性
  • B.封闭性
  • C.过程性
  • D.发展性
9

对“诚实守信”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诚实守信就是要重承诺。信守承诺.忠实地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 B.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法则
  • C.诚实守信要敢于讲真话.坚持真理
  • D.诚实守信与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相矛盾
10

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是唯一的
  • B.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评价.无所谓正确错误之分
  • C.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
  • D.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11

2014年。中国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列最能体现独立自主这一立场的是(  )。

  • A.在文化上,强调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 B.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
  • C.不依附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 D.肯定各国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制定的现行政策
13

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涵义,表述错误的是(  )。

  • A.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 B.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深远
  • C.职业道德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 D.职业道德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14

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特性是(  )。

  • A.人文性
  • B.思想性
  • C.综合性
  • D.实践性
15

“路拍”是基于移动客户终端开发的提供即拍即传、娱乐生活一体化的免费应用程序。拍好人好事、拍不文明行为、拍公车私用、拍……许多市民用这种方式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种做法(  )。

  • A.说明民主管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 B.体现人们自觉参与政治生活、公民意识不断增强
  • C.说明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公民意识的觉醒
  • D.体现了公民自觉参与民主决策
17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的课程资源观是(  )。

  • A.自主、合作、探究
  • B.合作、共建、统一
  • C.融合、开放、发展
  • D.体验、感悟、践行
20

思想政治课程不是(  )。

  • A.品德教育课
  • B.公民教育课
  • C.知识灌输课
  • D.能力培养课
22

“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候看到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4

针对漫画反映的现象。我们应该(  )。

  • A.既不提倡.也不反对
  • B.集中教育.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 C.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 D.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26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指(  )。

  • A.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状况
  • B.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
  • C.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性质
  • D.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水平
27

调查表明.我国公众对两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100%的被调查者知道“两会”,98%的公众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公众期待“两会”解决问题更加广泛。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 A.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
  • B.民主参与度反映一国政治管理水平的高低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 D.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切实增强
29

下列关于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制作成本低、易磨损,但是太轻。价值低
  • B.国家发行纸币越多.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 C.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 D.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限度
30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  )。

  • A.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 B.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 C.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出口
  • D.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出11
31

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行为的有(  )。

  • A.针对当地教育、医疗及社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 B.打市长热线电话举报企业偷税漏税行为
  • C.向政府投诉假冒伪劣产品
  • D.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产品质量问题
32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这句歌词启示我们在生活中(  )。

  • A.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B.要对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
  •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 D.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33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  )。

  • A.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B.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 C.正确对待各民族文化
  • D.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