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预测试题(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校教师进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内容教学,其中教学目标有: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章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本章是在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教师的教学片段:

师:让我们一同来探究一下生物多样性的第一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到底有多少种,现在谁也说不准。但是,目前已知的种数就足以说明生物的种类是极其丰富多样的。具体有哪些种类数量各是多少呢?

生:植物约有3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微生物约10多万种。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教材中的资料——《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

(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并讨论以下问题。)

1.在动物和植物中除上表所列出的类群外.还有哪些类群?除动物和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

2.在上述表中.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哪一类相对较少?试计算我国上述的几种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

3.根据你的估计.你认为是否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

师:通过小组合作.并交流讨论结果,现在请小组代表尝试来回答一下。

生1:第一题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植物中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除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细菌、真菌和病毒。

师:回答的非常准确,哪个小组来回答第二题?

生2:我国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爬行动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相对较少.我国上述几种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为14.96%。

师:第三小组的回答也很准确,而且可以看出阅读时很认真,找到了平均百分比。那最后一道就由剩下的小组来完成吧。

生3:地球上还有很多种生物没有被发现,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地球上实际存在的物种的总数从500万种到1亿种之间。

师:非常好!同学们都有很强的探究意识,能够准确得出实验结论。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保护。

根据材料回答:

(1)本材料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谈谈合作学习的含义。

(2)简述合作学习的原则。

6

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C.生物能进行呼吸
  • D.生物都能运动
7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是因为动物的食性一般不能逆转
  •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
  • C.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供应就可以长期维持正常功能
  •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的呼吸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8

“认同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是“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教学目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
  • B.该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 C.该目标是能力目标
  • D.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1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其原因是(  )。

  • A.能产生新基因
  • B.发生的频率高
  • C.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
  • 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
13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  )。

  • A.消毒用
  • B.染色用
  • C.为细胞提供营养
  • D.保持细胞形态
15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曲线增长
  • B.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 C.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 D.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和人类活动等
17

生活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 A.生物入侵
  • B.退耕还林还草
  • C.乱扔废旧电池
  •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
18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最大区别是(  )。

  • A.乳酸菌是多细胞个体.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
  • B.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 C.乳酸菌没有细胞壁.酵母菌有细胞壁
  • D.乳酸菌只能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存.酵母菌只能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下生存
19

关于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 B.在青春期,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 C.胎儿和母亲之间通过胎盘和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 D.男、女性产生性激素和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子宫
20

已知某个体基因型为AaBb,据此做出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该个体只有一个亲本.其基因型肯定也是AaBb
  • B.如果该个体有两个亲本.其基因型肯定分别是aabb和AABB
  • C.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肯定是4种.各占25%
  • D.该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中肯定存在着aabb基因型个体
23

动物细胞分裂时,先分裂的是(  )。

  • A.细胞壁
  • B.细胞膜
  • C.细胞核
  • D.液泡
24

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 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25

儿童时期患佝偻病,是因为缺乏(  )。

  • A.维生素B1
  • B.维生素C
  • C.维生素D
  • D.维生素A
26

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餐桌上的“糖拌西红柿”“凉拌黄瓜”的盘里流出的水主要来自细胞质
  • B.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还能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 C.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 D.细胞膜不仅能保护细胞.而且还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8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的课程理念不包括(  )。

  • A.面向全体学生
  • B.倡导探究性学习
  • 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 D.突出内容趣味性
29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动物的行为同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 B.动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 C.动物的行为对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作用
  • D.捕捉老鼠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3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特点的一项是(  )。

  • A.强调学习者的经验
  • B.注重学习者为中心
  • C.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
  • D.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