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全真模拟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阅读以下关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过程片段.回答问题。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

生: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

师:展示课件——山体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这些地形呢?

学生活动:制作山体模型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制作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制作步骤:

1.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

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

2.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谷、山脊的凹凸更加突出,

3.学生找出自制山体中的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指出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是哪部分。

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并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

师:出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彩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总结: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此次教学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2分)

(2)如何调整上述教学过程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8分)

7

我国“地理”一词最早见于(  )。

  • A.《易经·系辞》
  • B.《山海经》
  • C.《禹贡》
  • D.《汉书·地理志》
9

与传统售货方式相比.网上营销(  )。 查看材料

  • A.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
  • B.增加了营销环节.增加销售成本
  • C.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
  • D.促进了技术核心和产品升级换代
11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城市都位于平原上,关于此现象的原因不正确的有(  )。

  • A.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
  • B.平原地区的城市呈圆形或是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
  • C.只要是平原均适宜城市的发展
  • D.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带动建筑投资
13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0题。

大气中(  )。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14

下图为某山地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图。读图,回答18-19题。

图中(  )。                  查看材料

  • A.降水随高程增加而递增
  • B.D点位于背风坡.降水量最少
  • C.B点至D点.降水逐渐减少
  • D.C点与A点降水量大致相等
15

导致该山地降水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材料

  • A.热带低压强烈发展
  • B.冷暖空气交汇频繁
  • C.空气对流运动频繁
  • D.暖湿气流被迫抬升
18

东亚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导因素是(  )。

  • A.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 B.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输入.产品输出
  • C.人口多.市场大
  • D.资源丰富.就近获取原料
20

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 查看材料

  • A.调整地域结构
  • B.加速人口集散
  • C.扩大空间规模
  • D.提升服务功能
21

卫星发射当日(  )。 查看材料

  • A.玻利维亚在傍晚可收看卫星发射直播
  • 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90。
  • C.中国南极昆仑站所在地出现极昼现象
  • D.地球接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22

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读下图,回答11-12题。

玻利维亚(  )。                  查看材料

  • A.东邻巴西.西临太平洋
  • B.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
  • C.西南山地垂直带谱复杂
  • D.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
23

造成该地区地面沉降的可能原因是(  )。 查看材料

  • A.全球变暖
  • B.气候干旱
  • C.植被破坏
  • D.超采地下水
26

从地面沉降的幅度看(  )。 查看材料

  • A.沉降量大于100厘米区域最大
  • B.沉降量20~60厘米波及范围最广
  • C.沉降量60~100厘米造成的危害最大
  • D.各地地面沉降量差异不大
27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4-5题。

该河谷(  )。                  查看材料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8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查看材料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 B.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 D.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29

本次洪水(  )。 查看材料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30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1-3题。

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查看材料

  • A.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 B.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 C.③——大兴安岭西侧
  • D.④——西经130度附近
31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查看材料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 D.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