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学教师资格《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预测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阅读以下“西气东输”教学设计.回答问题。

课前准备、创设情境:A、B两组学生分别展示上节课的作业——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的资料(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工农业基础,等等)。

导入新课: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区域差异。例如,新疆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发现问题: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地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而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提出问题:为保证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有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有。以“西气东输”为例)

引导探究(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各小组代表上台指出“西气东输”的线路(A组主要指出新疆段:B组主要指出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段)。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是什么?人们把“西气东输”工程比作在西部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的广阔市场之间,架起的一座让东西双赢的金桥.“西气东输”对输出地——西部地区和输入地——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有何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输出地区、沿线地区、输入地区分别应该实行哪些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决问题、交流展示:A、B两组分别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新疆地区组和长江三角洲组各自推荐学生代表回答.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其他学生如有疑问可现场提问。

总结:实施“西气东输”过程,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改善长江三角洲及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的质量,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这一项目的实施.为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问题:

(1)点评上述教学设计中所运用的区域比较法。(10分)

(2)地理教学中运用区域比较法应注意哪些方面?(10分)

6

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查看材料

  • A.四川-水力资源
  • B.山东-气候资源
  • C.福建-耕地资源
  • D.黑龙江-矿产资源
9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查看材料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12

该现象会(  )。 查看材料

  • A.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 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 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 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13

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查看材料

  • A.含沙量小、冰期短
  •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 C.水量丰富、落差小
  •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14

对有关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 B.比重最大的是石油
  • C.煤炭占绝对优势
  • D.天然气比重高于煤炭比重
15

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可知(  )。

  • A.城市空间形态呈放射状.多中心结构特征明显
  • B.传统与新兴工业并存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西北部.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 C.城市新开发区主要位于东南部.适宜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 D.外来人口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其生活区位于城市新开发区
18

对地球圈层的主要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气圈是由不同类型的气体组成,干燥洁净
  • B.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连续但不规则
  • C.生物圈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
  • D.岩石圈包含着整个地壳及上地幔,厚度不均
21

该城市可能是(  )。 查看材料

  • A.乌鲁木齐
  • B.成都
  • C.北京
  • D.哈尔滨
23

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7-8题。

气旋(  )。                  查看材料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24

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查看材料

  • A.东南信风
  • B.副热带高压
  • C.极地东风
  • D.北赤道暖流
26

乙、丙两地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是(  ). 查看材料

  • A.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
  • B.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 C.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
  • D.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
27

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查看材料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30

风化壳厚度(  )。 查看材料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