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练习题(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6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7

我国义务教育具有三个特征是(  )。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 B.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9

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  )。

  • 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10

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保持时间(  )的记忆。

  • A.不超过2秒
  • B.不超过1分钟
  • C.超过1分钟
  • D.不超过5秒
14

系统脱敏法由(  )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

  • A.沃尔朴
  • B.福勒
  • C.雅各布松
  • D.奥苏伯尔
15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  )。

  • 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19

由于数学教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 A.近景的直接性学习动机
  • B.低级的动机
  • C.高级的学习动机
  • D.远景的间接性学习动机
20

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23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

  • A.认知内驱力
  • B.附属内驱力
  • C.欲望内驱力
  • D.自我提高内驱力
24

(  )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 A.《大教学论》
  • B.《普通教育学》
  • C.《民主主义与教育》
  • D.《教育论》
27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8

关于考试焦虑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

  • A.考试焦虑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32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

  • A.知识观
  • B.品德观
  • C.学生观
  • D.教学观
34

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

  •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35

从整个中学阶段看,哪一个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 A.初一年级
  • B.初二年级
  • C.初三年级
  • D.高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