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全真模拟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

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终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10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2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 A.维果茨基
  • B.布鲁纳
  • C.加涅
  • D.桑代克
13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的是(  )对人格的影响。

  • A.同辈群体
  • B.家庭教育
  • C.早期童年经验
  • D.社会文化环境
14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皮亚杰
  • B.柯尔伯格
  • C.埃里克森
  • D.华生
18

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  )。

  • A.组织策略
  • B.监视策略
  • C.调节策略
  • D.精细加工策略
19

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 A.基础型课程
  • B.拓展型课程
  • C.研究型课程
  • D.发展型课程
21

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 A.先慢后快
  • B.先快后慢
  • C.时快时慢
  • D.均匀递减
23

皮亚杰认为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的儿童处于(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25

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

  • A.个别教学
  • B.班级授课制
  • C.复式教学
  • D.小组教学
29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 A.上课
  • B.读书和作业
  • C.活动和交往
  • D.谈话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