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专家预测试卷(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4

阅读材料,完成第题。

石壕吏杜 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课文导语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诗三首,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课后练习 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问题:

回答上述材料中“课后练习”中的问题。(20分)

6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的《望江南》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不适合作为对比阅读的是(  )。

  • A.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 B.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C.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 D.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7~9年级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不包括(  )。

  • A.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 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 C.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 D.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习作
10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 B.口语交际教学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 C.不能孤立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 D.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11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记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学生对《史记》都还比较陌生,所以老师提前让大家收集关于《史记》的资料,课前分享。下列资料收集不正确的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 B.这部书记载了上自秦始皇下至汉武帝的3000多年历史
  • C.全书包括12“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10“表”(大事年表)、8“书”(记各种典章制度)、30“世家”(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70“列传”(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 D.这本书的作者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10岁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写作《史记》打下基础
12

下列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7~9年级阅读目标与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B.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 C.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 D.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14

初中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为此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大家归纳总结“穷”的意义,下列作业中有错误的是(  )。

  • A.四时之景不同,而其乐无穷也(到尽头)
  • B.复前行,欲穷其林(困厄、处境艰难)
  • C.振困穷,补不足(生活困难)
  • D.不忍穷竟其事(穷究,追究到底)
17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实词“病”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子疾病,子路请祷(重病,病重)
  • B.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疲劳,劳累)
  • 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担忧,担心)
  • D.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不顺利,窘困)<SPAN></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