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深度押密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3

材料: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2

呈现实验方案:将两株大小相同的天竺葵放在暗处2~3天后。分别放置在2个相同规格的密闭容器中,其中一容器装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容器中装等量水。放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取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水浴加热,溶去叶绿素,滴碘酒,观察叶片颜色。

呈现实验结果:甲中的叶片未变成蓝色;乙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

问题:本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乙中植物进行着光合作用。

生2:甲中植物没有淀粉。

生3: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甲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是哪一变量不同引起的?

生:氢氧化钠溶液与清水。

师:回答得不错,设计方案时,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生:去除二氧化碳。

师:那么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不能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钾之类的物质?

生:可以。

师:所以设计氢氧化钠溶液只是控制变量的一种选择。那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多少(有无)。

师:设计本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生: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师:很好,结论的概括应结合实验中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证据,并紧密围绕研究的问题进

行。请同学们再次概括出研究的结论。

生4: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生5: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绿叶才能在光下制造淀粉。

生6: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

问题:

(1)如何才能使教师语言具有启发性?(10分)

(2)本材料运用了提问技能,提问的要点有哪些?(10分)

6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错误的是(  )。

  • A.鱼滕酮对K<sup>+</sup>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sup>2+</sup>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 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需氧呼吸,从而影响K<sup>+</sup>和Mg<sup>2+</sup>的运输
  • C.乌本苷抑制K<sup>+</sup>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sup>2+</sup>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sup>+</sup>和Mg<sup>2+</sup>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7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的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患者实施隔离治疗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 B.人体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特异性免疫
  • C.能引起婴幼儿患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属于病原体
  • D.对病人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8

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A.仅做I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B.仅做I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9

下列不属于家庭学习资源的是(  )。

  • A.实验室与图书馆
  • B.家禽与家畜
  • C.家长与亲戚
  • D.花园与宠物
10

生产上常用嫁接的方法进行果树的营养生殖,这种生殖的优势是能够(  )。

  • A.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 B.获得新的优良性状
  • C.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 D.培育高产的新品种
11

蚂蜂遭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

  •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
  • 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
  • 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
  • D.学习行为
12

在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主要应用了呼吸作用原理的是(  )。

  • A.在准备移栽的蔬菜幼苗根部带一小块土坨
  • B.在温室大棚中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
  • C.在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用透光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
  • D.春季植树。移栽的树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叶
13

很多因素都能引起基因突变,但最终表现出来的突变性状却比较少。原因不包括(  )。

  • A.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
  • B.突变产生的隐性基因在杂合子中不能表现
  • C.自然选择淘汰部分突变个体
  • D.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就导致生殖隔离
16

图1表示突触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 C.③作用于④,突触后膜会立即产生动作电位
  •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只能使DNA溶解而不能使其析出
  • B.在沸水浴中.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
  • C.用电泳法可分离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
  • D.用透析法可去除蛋白样品中的小分子物质
19

下列与蛔虫营寄生生活无关的是(  )。

  • A.生殖器官发达
  • B.消化器官退化
  • C.体表有角质层
  • D.体细如线呈圆柱形
20

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

  • A.母亲的体细胞
  • B.父亲的体细胞
  • C.精子和卵细胞
  • D.精子的类型
2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颗粒物如硅尘入肺可能会导致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破裂,释放水解酶破坏细胞结构
  • B.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
  • C.PM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
  • 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2

下列关于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制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 B.取材时用牙签在舌头上轻刮
  • C.盖盖玻片时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
  • D.染色时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
23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下面有关基因探针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探针是检测疾病的医疗器械
  • B.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
  • C.基因探针检测疾病的原理是,测定并比较基因探针与被检测病毒的DNA碱基序列
  • D.一种基因探针可检测多种疾病或病毒
24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家蚕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是(  )。

  • A.受精卵→幼虫→成虫
  • B.幼虫→蛹→成虫
  • 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 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25

下列有关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26

图2为基因工程的部分操作过程示意图,甲~丁代表各不同阶段参与作用的成分。根据图示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菌中的质粒都可以作为甲
  • B.丙是生物体内的RNA分子
  • C.乙和丁所用的酶相同
  • D.图中各个过程都可在试管内完成
29

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 B.过度繁殖的结果
  • C.人工选择的结果
  • D.自然选择的结果
30

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B细胞和T细胞均是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的
  • B.体液免疫中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
  •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