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最后冲刺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在“1787年美国宪法”一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多种因素促成了《787年宪法》诞生的史实,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

分析、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

掌握两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两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提高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

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研习,评价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体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试结合有关课程目标的知识,分析其问题,并进行修改。

5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轮值)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往,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

开元二十五年,唐政府下赦:“于诸色征人及客户重丁,召募壮、长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此后,更番戍边的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征募到的长征健儿,便成为终身制的职业兵……于是,“师不土著,无家族之顾”,藩镇的将帅就利用这一弱点,威胁利诱,使士兵服从他,来对抗朝廷。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册

材料三

北宋沿用开始于唐后期的雇佣兵制度,并希望充分利用这种制度,把破产的农民收容到军队中去,免得他们铤而走险.武装暴动。(北宋政府对将领)常加以易置和更调,使“兵无常将,将无常师”.借以防范兵士和将领之间发生深厚的关系。军队的驻屯地区也时常更换……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三册

(1)依据材料一,分析唐府兵制的特点。(5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唐朝兵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北宋对唐兵制有哪些继承和改革?并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10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1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14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 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19

“爱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 A.调解人际关系
  • B.倡导重义轻利
  • C.讲求实际功利
  • D.区分等级名分
20

有学者提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治国家
  •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23

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26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28

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理论的第一个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是(  )。

  • A.《论十大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方谈话”
  •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
29

下列宪法中,首次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分离的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 B.《德意志帝国宪法》
  • C.美国《1787年宪法》
  •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31

“法兰西人正在为全人类的神圣权利而战斗——拿破仑”。对此战斗评价客观的是(  )。

  • A.拿破仑战争仅为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而进行
  • B.拿破仑战争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神圣战斗
  • C.拿破仑战争是侵略和争霸的战争
  • D.拿破仑战争既有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革命性.又有侵略和争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