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题(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面是高中必修教材《生活与哲学》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课文相关内容,根据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并提出有效达成该目标的三条措施。

(1)整体和部分的区别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大于部分.但不是说整体功能之和一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称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尊重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2《政治生活》第5课第一课时。

(1)导入(略)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

学生活动:看学案中有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日程”的内容。

①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设问:看一看十一届全国人大日程.短短的两个礼拜全国人大做了什么事情?通过阅读教材,能否归纳出这些事情说明人大具有什么样的权力?

预设:决定权——国务院机构改革草案的通过;任免权——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更替;监督权——审查各部门工作报告,代表有针对性地提出议案;立法权——本次代表议案涉及立法项目213个。

②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③人民代表大会的体系。

(3)人民代表的地位与权利。

今年全国人大总共有2 987名代表,顺着日程,我们再看一看学案中“全国人民代表胡小燕的日程”.说一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主要做了什么,这表明人民代表具有怎样的地位与权力?

(4)人民代表的义务与应具备能力。

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利,人民代表就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说话。作为农民工代表的胡小燕在自己呈交的第一份提案草案中这样写道:“建议考虑取消对外地户口人员高考限考规定,高中阶段教育可向流动人口子女敞开大门,并且实行统一收费标准。”

除了胡小燕外,全国两会(人大、政协)代表赵林中等也提交了关于切实关心外来民工子女参加当地高考的建议等议案,这一系列的声音引起了关于“高考是否应受户籍限制”的争议。在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代表的基础上,我们能否体验一番人大代表的滋味……

情景设置:

现在我们北京团人大代表就此议题进行代表团全体讨论,在座“代表”依座次分为北京市民代表、外来人员代表、教育界代表、经济界代表4个讨论小组,就“高考是否应受户籍限制”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每组推荐出一个最佳议案,再拿到北京团会议上进行讨论,最终评选出本次讨论最优秀议案与议案阐释。

①通过学生对人大代表为谁说话、怎样说话的体验(尤其是作为北京市民代表需要怎样对选择自己的人民负责),引导学生理解人大代表光荣权利背后也存在相应的义务: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②通过学生讨论、议案水平的比较,使之明确:作为人大代表,要想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

总而言之.人民自己选举出来的人大代表尚需努力,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活动效果:从形式上,因为是分组讨论,基本能保证全体同学有机会参与讨论,在各抒己见的前提下又能集中意见。从内容上,因为能触动学生的生活兴趣,学生有话可说,也有理可言。

从立场上看.该主题容易造成学生的“分庭抗礼”,由于预先设置好了各小组的立场,所以必然能呈现出思想的交锋。

(5)公民与人大息息相关。

人民代表大会决定着国计民生,而作为公民,也与人大关系密切。我们刚才的模拟,正是一名公民参与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际行动。

讨论:作为普通公民,和人民代表大会还有什么别的关系吗?

我们参与人大制度的活动表明:对于当代中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横批:政治生活,其乐无穷。

(6)课后探究。

“公告”的前两条要求是:

①公民和社会组织均可以就本市需要制定、修改和废止哪些地方性法规,提出立法规划项目建议:

②提出立法规划项目建议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求: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有没有相关的权利诉求,或者作为一名北京市民,对北京法制建设是否有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登录http://www.Bjrd.gov.cn,了解并参与“北京人大常委会开门立法”活动。

以上是某高中老师政治教学的一段课堂实录,请你指出本堂课的精彩之处。

5

下图是A、B两种理财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收益率走势图。就这两种产品的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

  • A.A产品投资风险小,适合低收入者投资
  • B.A产品投资收益率波动大.不适合投资
  • C.B产品投资收益率上升幅度小.不适合投资
  • D.B产品投资风险小,适合稳健型投资者投资
7

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 A.软件磁盘本身
  • B.软件的有用性
  • C.购买软件的货币
  •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9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一观点(  )。

  • A.岩4裂了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 B.认为“才”比“德”更重要
  • C.认为“德”比“才”更重要
  • D.认为“德”与“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10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这表明(  )。

  • A.艺术家的意识根源于艺术家自身的创作
  • B.艺术家的意识.其内容归根到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 C.艺术家的意识都是正确的感性认识
  • D.艺术家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11

下列选择导致法律关系变更的是(  )。

  • A.乙公司将债权转让给丙公司
  • B.杨某窃得赵某手机
  • C.甲公司履行买卖合同
  • D.汤某因车祸死亡
13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课堂讲授
  • B.活动探究
  • C.课堂导人
  • D.课堂活动
14

某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意见,规定了市政府的哪些重大事项需要报人大常委会备案或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制定了相关程序。该市这一举措(  )。

  • A.缩小了政府的法定权力
  • B.扩大了人大常委会的法定权力
  • C.规定了人大和政府的关系
  • D.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6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这一名言,激励无数身处逆境的人走出逆境,走入光明的前途。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优秀文化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B.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C.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

有消费者说,我只喜欢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有企业认为,通过广告遍撒鱼饵,有“鱼”上钩,企业就赚钱了。这说明(  )。

  • A.消费者不能盲从广告
  • B.广告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 C.明星代言可能提升企业诚信度
  • D.代言明星的声誉决定产品的声誉
23

与各国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体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文化主张的是(  )。

  • A.“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 B.“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C.“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6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 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B.维护祖国统一。坚持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27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

  •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28

银行发放贷款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取手续费是因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记账、账户管理等)。收取贷款利息的理由是(  )。

  • A.银行居于垄断地位
  • B.银行信用高于商业信用
  • C.银行提供的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
  • D.银行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枢纽
31

思想政治课学期期末以百分制测验的方式开展教学评价属于(  )。

  • A.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
  • B.形成性评价,定量评价
  • C.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
  • D.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
32

对依法治国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依法治国就是中国共产党依照法律的规定治理国家
  • B.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C.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
  • D.依法治国的客体是社会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