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综合素质》考前专家预测试卷(6)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的原则是(  )。

  •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 C.教育与惩罚并重
  • D.开除学籍
9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 A.特殊岗位补助
  • B.生活补助
  •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 D.特殊奉献补助
10

关于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宋神宗时期发明并使用糊名考试法
  • B.科举考试命题来源于《四书》《五经》,提高了对儒学的研究水平
  • C.王安石变法时,废除帖经、诗赋等传统科目,改试墨义,专用《三经新义》取士
  • D.科举制是从汉代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发展过来的
11

下面对“扬州八怪”理解有误的是(  )。

  • A.以金农为首的,一批聚集在扬州的书画家
  • B.“扬州八怪”均为扬州人
  • C.“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擅画兰竹图
  • D.“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最著名的书画流派
12

《高老头》中,高老头对女儿付出了全部感情,最后的结局是(  )。

  • A.得到女儿的侍奉颐养天年
  • B.认清女儿的面目断绝父女关系
  • C.被女儿抛弃中风惨死
  • D.原谅了女儿重享天伦之乐
15

小宇上课时经常插话,老师生气地说:“管住你的嘴,不然我就封住你的嘴!”老师的做法(  )。

  • A.错误,应该杜绝当堂批评
  • B.正确,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 C.错误,应该尊重学生人格
  • D.正确,应该加强课堂管理
16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 A.学生的发展性
  • B.学生的独特性
  • C.学生的主体性
  • D.学生的自主性
18

《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实施时间是(  )。

  • A.1989年8月20日
  • B.1989年9月11日
  • C.1990年1月1日
  • D.1996年6月1日
20

吴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教了十几年书了,不用学什么多媒体教学。你认为吴老师的观点(  )。

  • A.对,多媒体教学不能滥用
  • B.不对,教师应专注自身学习,有利于升职
  • C.不对,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D.对,吴老师用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不必用多媒体
22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不包括(  )。

  • A.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B.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 C.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D.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努力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24

下列不属于教师义务的是(  )。

  • A.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 B.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C.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 D.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5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要求人们做到(  )。

  • A.知足、寡欲、抱朴、弃智
  • B.知足、抱朴、无名、自然
  • C.自然、知足、无名、寡欲
  • D.自然、无名、抱朴、弃智
27

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是(  )。

  • A.潘金莲
  • B.杜十娘
  • C.赵五娘
  • D.杜丽娘
28

中国历史上首次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是(  )。

  • A.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 B.黄巾起义
  • C.黄巢起义
  • D.太平天国运动
30

《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

  • A.保护学生权益
  • B.保护教师权益
  • C.保证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 D.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1

教师申诉制度是《教师法》规定的一项救济制度,以下不属于该项制度特点的是(  )。

  • A.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
  • B.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
  • C.是一项行政性的申诉制度
  • D.是一项民事的申诉制度
32

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下列不属于其基本特征的是(  )。

  •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 B.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 C.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
  • D.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各种权利
33

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

  •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