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6个月
- B.8个月
- C.12个月
- D.15个月
- 12
-
学前班是指( )。
- A.儿童上小学前的课程辅导班
- B.学龄前1~2年儿童的教育组织形式
- C.重点小学入学考试辅导班
- D.学龄前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形式
- A.意志
- B.情感
- C.自我意识
- D.性格
- A.短期目标
- B.幼儿园教育目标
- C.活动目标
- D.中期目标
- A.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 B.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 C.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 D.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 A.6~7岁
- B.2~3岁
- C.5~6岁
- D.4~5岁
- A.斯金纳
- B.桑代克
- C.布鲁纳
- D.加涅
- A.概念内涵、概念外延、概念内容与概念形式
- B.概念名称、概念因素、概念表述与概念本质
- C.概念内容、概念形式、概念事例与概念特性
- D.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与概念定义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洛克
- D.福禄贝尔
- A.家长学校
- B.开放日制度
- C.家访
- D.家长会
- A.0~1岁
- B.1~3岁
- C.3~6岁
- D.6~12岁
- A.测验法
- B.实验法
- C.观察法
- D.调查法
- A.生活方面
- B.动作方面
- C.关注环境
- D.待人接物
- A.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幼儿
- B.用静态的眼光看待幼儿
- C.用批评的眼光看待幼儿
- D.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幼儿
- A.中央
- B.边缘
- C.上部
- D.下部
- 26
-
( )处于基础动作阶段。
- A.9岁儿童
- B.1岁儿童
- C.5岁儿童
- D.10岁儿童
- A.夸美纽斯
- B.卢梭
- C.洛克
- D.裴斯泰洛齐
- A.文化传递
- B.文化传播
- C.文化选择
- D.文化变迁
- A.无意想象
- B.有意想象
- C.再造想象
- D.创造想象
- A.情绪的内隐性
- B.情绪的依赖性
- C.情绪的受感染性
- D.情绪的情境性
- A.尊重儿童
- B.做好榜样
- C.规矩明确
- D.适当回避
- 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
- B.大小规律
- C.粗细规律
-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 A.社区中心的幼儿教育
- B.流动站幼儿教育
- C.学前班教育
- D.幼儿园教育
- A.6个月
- B.7个月
- C.4个月
- D.5个月
- A.复演
- B.同化
- C.元交际
- D.精神分析
- A.设置的目的性
- B.范围的弥散性
- C.影响的渗透性
- D.影响的既定性
- A.幼儿教师
- B.园长
- C.保育员
- D.保健医生
- A.语音扩展
- B.语音模仿
- C.语音收缩
- D.语音辨别
- A.2~3岁
- B.4~5岁
- C.5~6岁
- D.6~7岁
- A.科学概念
- B.抽象概念
- C.日常生活概念
- D.辩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