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氏族社会时期
- B.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 C.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 D.军事民主时期
- A.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 B.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 C.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 D.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 A.观察分析记录幼儿发展情况
- B.学期(或学年)初做好本班收费工作
- C.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
- D.定期向园长汇报工作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 B.教育手段现代化
- C.教育结构现代化
- D.教育制度现代化
- 15
-
新生儿爱听( )。
- A.低音调的声音
- B.高音调的声音
- C.强烈的声音
- D.中音调的声音
- A.注意的集中与分配
- B.注意的稳定与范围
- C.注意的范围与分配
- D.注意的范围与集中
- A.陶行知
- B.蔡元培
- C.黄炎培
- D.梁漱溟
- A.纵向研究
- B.横向研究
- C.差异研究
- D.因果研究
- A.自由
- B.集体
- C.温馨
- D.有秩序
- A.转折期
- B.敏感期
- C.危机期
- D.最近发展区
- A.幼儿教师完成,但保健医生要做辅助性工作
- B.保育员完成,但幼儿教师和其他人员也要参与
- C.保健医生完成,但幼儿教师和园长也要参与
- D.园长完成,幼儿园其他人员辅助完成
- A.手工、绘画材料
- B.不倒翁,拨浪鼓
- C.色彩鲜明的小球
- D.用手穿的大木珠
- A.游戏逻辑
- B.生活逻辑
- C.直观逻辑
- D.客观逻辑
- 24
-
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
- A.社会活动
- B.人类社会的活动
- C.人类自发的活动
- 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A.游戏
- B.学习
- C.上课
- D.运动
- A.流动幼儿园
- B.巡回辅导班
- C.游戏点
- D.儿童游戏场
- A.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 B.幼儿的兴趣
- C.师资力量薄弱
- D.办学条件差
- A.17世纪
- B.18世纪
- C.19世纪后半期
- D.20世纪
- A.巴甫洛夫
- B.皮亚杰
- C.普莱尔
- D.马斯洛
- A.最近发展期
- B.敏感期
- C.转折期
- D.关键期
- A.陶行知
- B.陈鹤琴
- C.鲁迅
- D.张雪门
- 32
-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幼儿使用动词的频率高于名词
- B.幼儿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词
- C.实词在4~5岁增长最快
- D.形容词在3岁增长最迅速
- A.执行成分
- B.认知成分
- C.情感成分
- D.意志成分
- A.4岁以后
- B.2~5岁左右
- C.2岁左右
- D.1~5岁左右
- A.无意识记的发展
- B.有意识记的发展
- C.活动动机的变化
- D.语词记忆的出现
- A.0~1岁
- B.1~3岁
- C.4~5岁
- D.3~6岁
- A.生活方面
- B.动作方面
- C.关注环境
- D.待人接物
- A.正常儿童
- B.智力超常儿童
- C.弱智儿童
- D.聋、哑、盲儿童
- A.通用性、有效性、适龄性与针对性
- B.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 C.普遍性、适用性、特殊性与教育性
- D.互动性、效用性、特殊性与安全性
- A.3岁前儿童
- B.小班幼儿
- C.中班幼儿
- D.大班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