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开放日制度
- B.家长接待日
- C.家访
- D.电话联系
- A.保育者的工作是帮助教师做好一些教学辅助工作
- B.保育者的工作是搞好卫生
- C.保育者的工作是保证在园儿童吃好、穿好
- D.“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一体化”
- A.不倒翁,拨浪鼓
- B.手工、绘画材料
- C.色彩鲜明的小球
- D.用手穿的大木珠
- A.自然后果的惩罚
- B.剥夺性惩罚
- C.社会性惩罚
- D.生理性惩罚
- A.古希伯来幼儿教育
- B.古埃及幼儿教育
- C.古代印度幼儿教育
- D.古希腊幼儿教育
- A.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 B.对幼儿身心安全和卫生的维护
- C.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
- D.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 A.儿童的需要
- B.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
- C.儿童的激情
- D.儿童的能力
- A.怀抱反射
- B.抓握反射
- C.觅食反射
- D.吸吮反射
- A.模仿性强
- B.喜欢交往
- C.好奇好问
- D.活泼好动
- A.1岁半左右
- B.2岁左右
- C.2岁半左右
- D.3岁左右
- A.张汉良
- B.张之洞
- C.张宗麟
- D.张雪门
- A.遗传素质
- B.环境
- C.胎教
- D.父母文化程度
- A.游戏
- B.劳动
- C.交往
- D.学习
- A.玩沙和玩水的活动
- B.与视觉、听觉相关的活动
- C.与嗅觉相关的活动
- D.与味觉相关的活动
- A.没有听觉
- B.听觉个别差异小
- C.听觉个别差异大
- D.听觉没有差异
- A.形象记忆
- B.运动记忆
- C.情绪记忆
- D.语词逻辑记忆
- A.需要
- B.动机
- C.理想
- D.自我意识
- A.角色扮演法
- B.移情法
- C.环境体验法
- D.操练法
- A.动作的概括
- B.生活情景的概括
- C.情绪性的概括
- D.功用性的概括
- A.逐渐分化原则
- B.整合协调原则
- C.接受学习
- D.先行组织者策略
- A.1
- B.1.5
- C.2
- D.2.5
- A.O~3岁
- B.0~6岁
- C.O~16岁
- D.0~18岁
- A.1:15~20
- B.1:20~25
- C.1:25~30
- D.1:30~35
- A.坐
- B.翻身
- C.爬
- D.站
- A.直观概括
- B.功能概括
- C.语词概括
- D.动作概括
- A.一一对应概念
- B.守恒概念
- C.类包含概念
- D.排序能力
- A.多样性、主动性及独立性原则
- B.客观性、矛盾性及开放性原则
- C.客观性、目的性及矛盾性原则
- D.客观性、矛盾性及发展性原则
- A.认知与情感
- B.认知与行为
- C.情感与意志
- D.意志与行为
- A.陶行知
- B.陈鹤琴
- C.鲁迅
- D.张雪门
- A.4个月
- B.5个月
- C.6个月
- D.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