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简述游戏的特点。
- A.他的行动动机与目的不是一致的
- B.他的行动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
- C.他的行动动机与目的是毫不相关的
- D.他正在学习劳动的方式方法
- A.学校
- B.环境
- C.家庭
- D.社会
- A.要满足家长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 B.要促进家长身心的健康发展
- C.要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 D.要为家长留下单独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 A.想象的无意性
- B.相似联想较强
- C.直觉思维较强
- D.想象的有意性
- A.感知觉
- B.记忆
- C.思维
- D.想象
- A.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 B.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 D.前运算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 A.遗传因素
- B.教育因素
- C.环境因素
- D.生理成熟
- A.《爱弥儿》
- B.《母育学校》
- C.《教育漫话》
- D.《人的教育》
- A.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B.同伴关系的发展
- C.兴趣的发展
- D.社会性发展
- A.随机观察
- B.随便观察
- C.有计划的观察
- D.无计划的观察
- A.咨询活动
- B.家长委员会
- C.家长学校
- D.电话联系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 A.教学做合一
- B.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 C.做学教合一
- D.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 A.较早地开始经常性的爬行训练
- B.比较注重营养的合理搭配
- C.注重胎教和早期教育
- D.孩子的父母是运动员
- A.流动幼儿园
- B.儿童游戏场
- C.巡回辅导班
- D.游戏点
- A.分析说与综合说
- B.模板说与分析说
- C.特征说与原型说
- D.演绎说与归纳说
- A.1~3岁
- B.3、4~5、6岁
- C.6、7~11、12岁
- D.11、12~17、18岁
- A.2岁
- B.2.5岁
- C.3岁
- D.3.5岁
- A.自然成熟的个体
- B.自主建构的个体
- C.依赖环境的个体
- D.人为塑造的个体
- A.性格
- B.能力
- C.个性
- D.气质
- A.学前班
- B.小班
- C.中班
- D.大班
- A.思维
- B.想象
- C.情感
- D.任务
- A.中央政府负责
- B.地方政府负责
- C.民间团体负责
- D.幼儿园自治
- A.流动的小球
- B.摇铃、摇棒
- C.有人脸的图片
- D.大画纸、彩色笔
- A.独立自主性
- B.发展适宜性
- C.活动性
- D.综合性
- A.5
- B.6
- C.7
- D.12
- 37
-
3岁儿童( )。
- A.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
- B.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 C.能辨别前后
- D.能辨别上下
- A.1.5
- B.2
- C.2.5
- D.3
- A.定向反射
- B.心理状态
- C.个性心理特征
- D.探究反射
- A.O~5分钟
- B.5~10分钟
- C.10~15分钟
- D.1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