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学科知识与能力测试卷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4

阅读关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内容。

人口为什么要迁移?人口迁移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人口是否从某一个地区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要看迁入区是否有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可能因环境或个人的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环境的因素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干旱造成成千上万的环境难民。在历史上各个时期,世界各地都出现过因旱涝、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大规模移民的现象。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不论是过去几个世纪具有历史意义的人口向新大陆的迁移,还是如今人口频繁地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迁移,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及家庭生活。

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地区性武装冲突都促进人口发生迁移,1947年的印巴分治促使上千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要求: 

(1)针对课标要求,试对本节课教学给出活动建议。 

(2)依据活动建议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

12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下题。 图中长腰山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13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分析回答下题。 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 D.自A向B由老到新
20

下图为1929年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型,读图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同心圆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高收人阶层的居住区域
  • B.乙是中产阶级住宅区域
  • C.丙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
  • D.丁、戊都是工业地带
25

世界上大都市带地域空间组织的共同特点是()。

  • A.多核心、团块状分布、地方的核心区域
  • B.单核心、团块状分布、地方的核心区域
  • C.多核心、条带状分布、国家的核心区域
  • D.单核心、条带状分布、国家的核心区域
30

读“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北京旭日东升
  • B.多伦多(45°N,74°W)夕阳两下
  •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31

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黄麻棉花
  • B.小麦玉米
  • C.茶叶棉花
  • D.水稻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