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40
-
合同的解除方式有( )。
- A.约定解除
- B.强制解除
- C.法定解除
- D.单方解除
- A.索要小费,导游应赔偿旅游者被索要小费的2倍
- B.擅自增加购物次数,旅行社每次应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的20%
- C.私自兜售商品,导游应全额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
- D.违反规定擅自增加医疗保健项目,旅行社应承担旅游者的全部费用
- 42
-
旅游投诉的主体是( )。
- A.旅游管理部门
- B.旅游者
- C.国内旅游经营者
- D.海外旅游经营商
- A.与经营者协商解决
- B.请求消费者协会处罚
- C.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 D.向人民法院起诉
- A.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期限为一年
- B.旅行社办理国内旅游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每人责任赔偿限额不得低于8万元
- C.国内旅行社每次事故和每年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不低于人民币400万元
- D.旅行社组织高风险旅游项目可以另行与保险公司协商投保附加保险事宜
- A.当事人具有订立合同的法定资格
- B.意思表示真实
- C.经上级部门批准
- D.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 A.旅游行程安排
- B.旅游价格
- C.旅游保险
- D.违约责任
- A.同意他人使用自己肖像的,有权取得适当报酬
- B.有权禁止他人不法毁损自己的肖像
- C.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 D.侵害公民肖像权的.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 A.自然人
- B.法人
- C.企业
- D.组织
- A.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
-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或第三人利益的
-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 A.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 B.只能在注册地的市、县行政区域内设立
- C.为设立社招徕游客并提供咨询、宣传等服务
- D.接受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
- A.姓名权
- B.生命健康权
- C.荣誉权
- D.名誉权
- A.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
- B.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
- C.擅自增加或减少旅游项目的
- D.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
- A.给予警告
- B.责令整改
- C.没收违法所得
- D.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 A.保证
- B.抵押
- C.定金
- D.留置
- A.外交签证
- B.公务签证
- C.礼遇签证
- D.普通签证
- A.未按照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
- B.经营过程中有零团费、负团费现象的
- C.严重超范围经营的
- D.有重大投诉尚在调查处理过程中的
- A.占有
- B.使用
- C.收益
- D.处分
- A.与新的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
- B.经考核合格获得高一级导游资格等级证书
- C.导游证破损,无法使用
- D.导游证有效期已过
- A.警告,通报批评
- B.降低星级等级
- C.取消星级
- D.限期整改
- A.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 B.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
- C.经征得领队及部分旅游者的同意
- D.立即报告旅行社
- A.经旅游局批准
- B.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批准
- C.限定数量
- D.在指定范围内进行
- A.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 B.为旅客投意外保险
- C.按规定收取旅游费用
- D.聘用合格导游和领队
- A.取得证书的前提条件不同
- B.对语言要求能力不同
- C.申领主体和程序不同
- D.有效期限不同
- A.旅游咨询
- B.旅游宣传
- C.游联络
- D.旅游接待
- A.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 B.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补救措施
- C.没收违法所得
- D.处以1000元以上l万元以下罚款
- A.旅行社因自身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质量标准的
- B.旅行社服务未达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 C.旅行社破产造成旅游者预交旅游费损失的
- D.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人身意外事故的
- A.将国有不可移动性文物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
- B.转让或抵押国有不可移动文物
- C.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或抵押给外国人的
- D.擅自改变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用途的
- A.入境旅游业务下降
- B.因其自身原因,在1年内未能正常开展出国旅游业务
- C.因出国旅游服务质量问题被投诉并查实的
- D.有非法套汇行为的
- A.患有传染性疾病
- B.受过刑事处分
- C.曾被吊销导游证
- D.无民事行为能力
- A.统一管理
- B.统一财务
- C.统一招徕
- D.统一接待
- A.电子邮件
- B.传真
- C.电话
- D.电报
- A.债权人与债务人合并
- B.债权人与债务人互相负有同种类的给付义务,两项债务抵消
- C.双方协议抵消
- D.债务提存
- 73
-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 )。
- A.平等原则
- B.自愿原则
- C.诚实信用原则
- D.公平原则
- A.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址
- B.标的、数量和质量
- C.解决争议的机构
- D.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 A.财产权
- B.劳动权
- C.休息权
- D.物质帮助权
- A.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
- B.进一步确认了对公民财产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保护和鼓励
- C.首次明确“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 D.明确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 A.妇女、儿童、母亲、老人
- B.离退休人员
- C.华侨、归侨和侨眷
- D.烈军属
- A.制定
- B.认可
- C.颁布
- D.取消
- A.计划生育
- B.环境保护
- C.对外开放
- D.一国两制
- A.双方当事人都不承担
- B.双方当事人应平均分担
- C.双方当事人都应承担相应的
- D.先违约的一方应承担
- A.初中及其以上学历
- B.高中及其以上学历
- C.大专及其以上学历
- D.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 A.三星级
- B.四星级
- C.五星级
- D.六星级
- A.承诺
- B.要约
- C.要约磋商
- D.要约邀请
- A.合同变更
- B.合同转让
- C.合同撤销
- D.合同解除
- A.退还景点门票、导游服务费,并赔偿同额违约金
- B.退还景点门票、导游服务费,并赔偿20%的违约金
- C.退还景点门票、导游服务费,并赔偿10%的违约金
- D.退还景点门票、导游服务费,并赔偿30%的违约金
- A.10%
- B.20%
- C.30%
- D.全部
- A.作出决定的旅游行政管理机关的上一级管理机关
- B.旅游行政管理机关
- C.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机关
- D.作出决定的旅游行政管理机关
- A.超范围经营
- B.要约人
- C.既是要约人又是受要约人
- D.可能是要约人也可能是受要约人
- A.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C.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 D.公安部门
- A.有殴打或者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 B.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 C.向旅游者兜售商品的
- D.拒绝或逃避检查的
- A.旅行社、旅游者、旅游者
- B.旅行社、旅游者、旅行社
- C.旅行社、旅行社、旅行社
- D.旅游者、旅游者、旅游者
- A.轻微事故
- B.-般事故
- C.重大事故
- D.特大事故
- A.罚款5000元
- B.罚款500元
- C.将被索要的小费双倍返还
- D.暂扣导游证6个月
- A.2万元
- B.3万元
- C.4万元
- D.5万元
- A.2
- B.3
- C.4
- D.5
- A.旅游部门
- B.建设部门
- C.文化部门
- D.环保部门
- A.正常死亡,由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死亡证明
- B.死因明确的非正常死亡者,一般不需要做尸体解剖
- C.火化尸体必须有死者家属或死者生前好友签字的书面请求
- D.如将尸体运送回国,运输手续和费用原则上由外方自理
- A.甲旅行社
- B.某饭店
- C.甲旅行社和某饭店
- D.甲旅行社或某饭店
- A.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 B.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 C.违法经营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 D.20万元~50万元罚款
- A.保护第一,开发第二
- B.开发与保护并重
- C.科学规划、分级管理
- D.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 A.私自承担导游业务
- B.向旅游者购买商品
- C.擅自中止导游活动
- D.欺骗旅游者进行消费
- A.一年
- B.两年
- C.三年
- D.五年
- A.14
- B.16
- C.118
- D.20
- A.1年
- B.2年
- C.13年
- D.5年
- A.400万元人民币
- B.4000万元人民币
- C.4000万美元
- D.4000万美元以上
- A.200, 400
- B.100, 200
- C.100, 300
- D.50, 200
- A.400万美元
- B.150万人民币
- C.400万人民币
- D.150万美元
- A.10,50
- B.30,50
- C.15,5
- D.30,5
- A.5万元
- B.8万元
- C.10万元
- D.16万元
- A.人身自由权利
- B.政治权利
- C.经济权利
- D.平等权利
- A.30日
- B.60日
- C.90日
- D.半年
- A.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 B.10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 C.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 D.14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 113
-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 )。
- A.和平与发展
- B.独立自主
- C.和平共处
- D.维护主权完整
- 114
-
( )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
- A.自力更生
- B.独立自主
- C.和平共处
- D.维护主权完整
- A.有法可依
- B.有法必依
- C.执法必严
- D.违法必究
- A.教育
- B.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 C.教育和科技
- D.科技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C.坚持改革开放
- D.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 C.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